晴時多雲

澄社評論/消滅中產階級?

■ 洪裕宏

馬英九強打經濟牌贏得了大選。許多經濟上的承諾如經濟成長率到六%及失業率三%等,在選舉時就有很多評論指出這是不可能兌現的支票。國際經濟不振,台灣不可能一枝獨秀。通貨膨脹,物價高漲也嚴重考驗馬政府。不過,馬政府的致命傷不在六三三等經濟支票跳票,而在於馬的經濟政策大方向完全搞錯了,這樣下去只會讓台灣產業空洞化加劇,失業率升高,人民實質所得下降,中產階級加速流失,社會近貧與赤貧族擴大。民怨沖天,社會不安幾乎可以預見。

馬的經濟政策問題在哪裡呢?馬的經濟思想是典型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全球化的思想。政府對市場之治理與干預愈少愈好,以建立全球化單一自由市場,方便跨國大財團的全球掠奪。馬英九的「開放」思想其實只是去政府化,鬆綁法規,讓市場自由運作。新自由主義一向主張政府不可以干預市場,認為市場是萬能的,會自行解決所有的問題。馬英九認為政府對市場的干預都是「閉鎖」的作為。他的經濟思想不脫這個架構。只是馬英九的說法很不道德,他將政府有責治理市場,以照顧中下階級的經濟福祉的主張一概打為「閉鎖」的、「鎖國」的、不「開放」的。這種以修辭學的伎倆來進行巧辯,不是一國總統該有的心態。

許多一流的經濟學家早就指出新自由主義經濟全球化問題重重。經濟全球化從八○年代初開始全面推展,主軸思想是鬆綁政府法規,市場徹底自由化,私有化一切產業(包括原屬公部門的服務)與降低或取消社會福利支出。阿根廷的慘痛經驗足供借鏡。九○年代,阿根廷被國際貨幣基金(IMF)與世界銀行讚美為「發展中國家的典範」。在前述國際組織的要求下,阿根廷大幅鬆綁政府法規,降低關稅,私有化國營企業,取消多項社會福利措施。開始幾年,阿根廷的經濟的確好了起來,不過到了二○○○年,IMF提出更嚴厲的要求後,阿根廷的經濟迅速崩盤,社會暴動頻繁,迫使阿根廷總統宣告破產,並且坦承新自由主義的經濟全球化摧毀了阿根廷。

M型化社會現象發生在所有的國家,包括歐美各國。學者公認這是經濟全球化的結果。劉兆玄院長也坦承台灣呈現社會M型化現象,將厚實中產階級列為施政重點。然而,要解決M型化現象,厚實中產階級,不能靠更徹底的經濟全球化,而要有更周延的治理市場的法規,來節制跨國財團無止境的掠奪。馬總統與劉院長顯然有明顯的思想落差。「大幅鬆綁」不會「釋放民間的活力」,只會釋放財團的活力。馬政府的民間只有財團嗎?若是真的要照顧中下階層,要厚實中產階級,應該做的恐怕不是不負責任的「開放」與「鬆綁」,而是思考如何將產業留在台灣,思考投資台灣,而非掏空台灣! (作者為陽明大學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