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小心房地產飆過頭

■ 劉起孝

二○○三年下半年以來,已連續四年呈現多頭走勢,這波熱潮在二○○八年總統選舉後,更是一股噴出行情,都會區房價飆漲,新成屋動輒超過每坪一百萬元,中古屋交易非常熱絡,台北市平均成交行情已逾每坪三十萬元,以一個家庭人口數四位計算所需居住空間三十坪而言,目前在台北市區內幾乎不可能以低於一千萬元價格購得所需住宅。

長期以來,政府部門習以短效強心針的思維模式刺激或活絡房地產市場,一九九○年代中期以後,一再透過公權力手段,以低利貸款、降低購屋自備款成數及減輕稅負等優惠獎勵措施,「提高購屋意願」,以期消化建商手中的餘屋。經歷多年的干預與扭曲房地產市場,二○○三年下半年以後,其蓄積的能量終於爆發,房地產行情因過度的資金投入,造成價格水漲船高,再加上二○○五年開始,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漲趨勢的推升效果,以及國人期待兩岸三通與開放中國資金來台投資房市的預期心理,台灣房地產漲勢一發不可收拾。

由於近十餘年來政府持續採取「提高購屋意願」的資金寬鬆政策走向,導致這一波房地產市場充斥著投機炒作風氣,雖然央行近一年來已逐漸升息,大型金融行庫也於二○○七年開始採取對十五坪以下套房拒絕放款的緊縮政策,但似乎成效有限,難以抵擋已被造勢哄抬的房地產榮景。面對這匹脫韁的野馬,政府部門若未採取相關因應對策,房地產泡沫化崩盤的大浩劫,勢必再度歷史重演,屆時又將重挫台灣經濟,全民受害。

誠然,維持房地產景氣的適度回溫,將可發揮帶動關聯產業的火車頭功能,並有助於老舊社區重建的都市更新誘因,但若一味放任人為投機炒作,扭曲房地產的市場機能,勢必造成社會動盪不安。

因此,為解決目前房地產市場的「市場失靈」現象,政府公權力有必要適度的介入,採取選擇性信用管制(從嚴管制購買非自用房地產之融資貸款)、調整稅制(課徵房地產短期交易稅、按交易實價課徵土地增值稅)及其他相關措施,並視執行成效彈性調整作法,避免矯枉過正,以適度維持房地產市場景氣,俾助於整體經濟發展。

(作者為政治大學地政系博士班研究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