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是意識形態?

■ 曾巧儀

劉兆玄表示,未來的教育部長條件是品格高、成為全民典範、不能有任何的意識形態。然而,台灣社會與媒體,只要觸碰到任何台灣本土語言文化的議題,都能無限上綱,扯上政治的意識形態。

令人極度擔憂的是,台灣的確面臨弱勢語言傳承的問題,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語等等,都有可能在幾世代後瀕臨消失的危機。

而弱勢語言的推廣,不只是將它們編入學校課程,更必須同步推廣社會上的由這些語言所創作主導的文化活動,不讓它們被強勢語言展現的活動漸吞併。

因為選舉族群議題的操弄,加上多數媒體的主導,許多台灣人,已經把閩南語所主導社會活動與沙文主義、民粹、非理性畫上等號。若未來教育部長,在前部長媒體形象不佳的前車之鑑下,保持不沾任何有可能扯上意識形態的議題,並在媒體前展現多數人定義上的有理性有品格的形象,瀕臨危機的台灣鄉土語言文化, 真的能期待未來國民黨政府繼續傳承嗎?

(作者為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