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M型立法院 要全民監督

■ 蔣念祖

第七屆立法院委員會登記問題,因逢第十二任總統大選在即,並未受到社會熱烈討論,結果是,不分資深、資淺立委都一窩蜂湧向最熱門的經濟、交通及財政等委員會登記,需要專業立委的司法等委員會則乏人問津,最後須等待黨團強力介入,才勉強符合法定人數,顯示單一選區兩票制已衍生出「M型委員會」的到來。

更嚴重的是,若「M型委員會」未來演變成利益分贓的「肉桶委員會」,人民該如何對新國會有所期待?

因此,吾認為,未來國會監督應該是全民參與,並且立委考核重點項目應包括以下三大面向:

第一、在行為與態度方面,應包括出席率和質詢次數的調查,此資料可詳參立法院公報,再者為質詢態度與作秀次數,此資料可自報紙、雜誌、電視等媒體報導紀錄收集,目的在檢視立委問政內容是否與委員會開會主題相關,或者只是地方性的選民案件而已。

第二、在法案審查實質貢獻方面,著重於對公益性與弱勢團體權益相關法案的立法貢獻度,其做法包括:

一、由社會團體認養法案,追蹤收集有關公益性及與弱勢團體權益相關法案,各立委參與貢獻程度,隨時收集立委問政資料與媒體資訊。二、會期結束前針對官員、國會記者發不記名問卷,瞭解官員與記者對立委的評價。如此一來,由專業團體評鑑立委問政較具客觀性。

第三、在選民服務方面,落實遊說法、破除黑箱作業:於每會期結束前,透過問卷詢問各部會對於立委執行選民服務案的態度評價。以及發給立委辦公室問卷,詢問某段期間(如二月至五月)選民陳情案有幾件,及評選最官僚與最不官僚的部會,應用此種雙軌制加以解析出立委選民服務的真實性。除此,更應進一步要求立委應定期公佈選民服務案件,以落實遊說法的精神所在。

國會新氣象到底為何?正考驗著國、民兩黨是否真的願意秉於良心問政,但往往願意的原因是背後有著一鼓強大的人民監督壓力緊追不捨的結果。想想二○○○年時南韓首創「落選運動」,點名八十六位不適任的國會議員候選人,最後多達五十九位落選的成功經驗,何嘗不是靠著全民所造就出來的驚人力量?所以,期待全民踴躍參與國會監督的行列吧!

(作者為前國會觀察基金會觀察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