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五二○視野

李敏勇

進入第六個五二○,阿扁總統幾乎要邁入準後扁時代了。

記得,二○○○年五二○,阿扁總統就職典禮上,國家交響樂團的演奏和大規模混合編組合唱團演唱的〈玉山頌〉(蕭泰然曲,李敏勇詞),歌聲裡流露了台灣的追尋和憧憬:

「啊!玉山!啊!玉山!

台灣美麗島,台灣美麗島,

神聖的記號!」

「啊!玉山!啊!玉山!

台灣新國度,台灣新國度,

光榮的標記!」

這是歌曲兩段唱辭的結尾。如果不是阿扁總統的堅持,其中的「台灣新國度,台灣新國度,」是被一些典禮籌備團隊的幕僚人員憂慮出現的。但詞曲作者堅持不能更動歌詞,認為這不但傷害創作,也傷害阿扁總統,並以籌備團隊如要求更動,將撤銷被演唱的安排。

阿扁總統的「四不一沒有」是否和典禮籌備團隊幕僚人員憂慮「台灣新國度!」有關,充滿想像空間。但當時阿扁總統力挺,顯現了讓人寬心的一面。記得,那次就職典禮,我應邀朗讀了一首多年前發表的詩〈心聲〉,特別引當年美國詩人羅勃.佛洛斯特(Robert Frost 1874-1963)在約翰.甘迺迪總統就職典禮朗讀〈全心的奉獻〉前,提及的一段話語:「權力使人腐化,詩使人淨化。」相勉。受人民付託,阿扁總統一連兩屆,帶領台灣這個尚未正常化國家在艱難轉型的道路上行進。

「台灣新國度!」意味的是「台灣新國家!」但挑戰來自失去台灣統治權力的泛中國國民黨;也來自推翻中華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那黨國一體的國家,那也意味著中國共產黨。阿扁總統的歷史定位,考驗來自是否能夠開創一個「台灣新國度」,一個「台灣新國家」,這是人民支持他的理由,以及期待。但內有泛中國國民黨的國民黨中國、外有中國共產黨的共產黨中國,困境和壓力,讓阿扁總統和人民的支持、期待,存在著落差。阿扁總統必須常常調整期待與落差的間隙,他的困境因而也成為人民的苦惱和挫折。

阿扁總統的八年任期,以「民進黨」和「台灣人」的身分,接續「國民黨」和「台灣人」身分的李登輝前總統,他們都在「中華民國」體制,共同承擔了轉型的角色。阿扁總統原有開創者的機會,成為改變「中華民國」虛構,殘餘,他者體制的新國家領導人,但他自承不可能。因而,阿扁總統和李登輝前總統之歷史差別只在於他屬於民進黨,而李為國民黨。阿扁總統的八年和李登輝前總統的十二年,政治功績如何?各自的承先啟後性又如何?歷史會給予評價的。

從國民黨蔣體制(蔣介石、蔣經國),經過國民黨李登輝體制(嚴家淦是隱性存在),到民進黨阿扁體制,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從中國人統治到台灣人統治。但中國性格的頑強性大於領導人的權力轉換,台灣性格似乎尚未成功轉換。阿扁總統並無法真正克服「中華民國」黨國化經由教育和大眾傳播影響的中國封建症候。「去中國化」指控其實是尚存的濃厚中國封建性的反撲,常讓阿扁總統難以招架。

還有兩個五二○,阿扁總統就要進入後扁時代了。「台灣美麗島」和「台灣新國度」的追尋和憧憬,還在阿扁總統的心裡嗎?台灣人民會這麼看阿扁總統的。後扁時代的阿扁光環,在於他在台灣歷史進程的功業。轉型者或開創者的阿扁總統,歷史的評價會不一樣的。阿扁總統的五二○視野和台灣人民的五二○視野,既是現實的考驗,也會是歷史的觀照。(作者李敏勇,詩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