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綠營應即揚棄中國幻覺走回台灣主體路線

總統選後兩岸是否重啟談判?乃是此次總統大選一個爭議的重點。在中國及統派陣營所營造的氛圍下,似乎無論誰當選總統,兩岸必然恢復談判,兩岸政策亦將鬆綁。由於部分國人一廂情願的期待,陸委會日前強調,兩岸和平協定的談判絕非一蹴可幾,並提出「○五共識」,意指從二○○五年一月迄今兩岸在多次談判過程都接受的談判模式默契,其特徵為:擱置爭議、不設前提、相互尊重、實事求是、政府主導、民間協助。唯有以二○○五年共識為基礎,才能逐步建構兩岸互信與互惠,穩健推進兩岸和平發展進程。不過,此一「○五共識」的說法,立即遭到中國國台辦斥為「杜撰」,並重彈「九二共識」的老調。

歷來台灣總統選舉,中國或明或暗的介入,總難以避免。過去,中國只有一種策略,就是對台文攻武嚇,或是惡言狠話恫嚇,或是進行導彈演習,企圖擾亂台灣社會,造成民眾恐懼不安,使選民屈從其脅迫。然則,中國展露如此蠻橫無理的醜陋嘴臉,一再引起台灣人民反感,反而強化彼等對台灣的認同與向心力,於是以選票對親中候選人加予制裁。

中國自知強硬手段收不到效果,乃改採懷柔之策略,不再口出惡言,反以經濟利益為主要訴求,意圖拉攏台灣民心。此種策略迄今已在此次選舉中發酵醞釀,是否左右選情的發展,不免令人憂心。

平心而論,中國因素在此次選舉中成為一個弔詭的現象。扁政府執政八年,政績有如倒吃甘蔗,漸入佳境,但執政初期因新手上路,難免手忙腳亂,表現欠佳,不幸的是,此一初期執政經驗在特定媒體的渲染下,竟然形成部分國人的刻板印象。縱然後期佳績頻傳,亦無力改變部分民眾的偏見。加上去年台灣經濟雖有大幅成長,但因產業西進造成台灣接單、中國生產,經濟呈現「外熱內溫」景象,以及M型社會形成,導致一般基層民眾無法感受經濟回升的好處,反倒苦於物價之飛漲,更加深了對扁政府的不滿。在此種特殊背景下,又有特定媒體渲染西進才能打開台灣活路的謬論,乃在此次選舉中形成一種怪異的氛圍:在國家認同上截然不同的本土或是統派陣營的候選人,竟然競相推銷西進與兩岸政策鬆綁的論調。

西進與鬆綁,喧擾之聲震天,不但一般民眾深為困惑,不明真相,莫知所從,即便扁政府亦顯然受此一歪風影響,乃有所謂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國銀子公司入股中國銀行、中資來台購買房地產、包機直航、大赦違規西進台商等,似乎卸任前夕,竟搖身一變,棄昔日的積極管理政策而向中國傾斜,可悲的是,此舉不僅無法爭取更多選票,反令本土支持者萌生不知今夕何夕的感嘆,益增政治的疏離感。尤甚者,馬營之主張終極統一,已讓中國找到了影響台灣選舉的著力點,如今謝營與扁政府的態度亦傾向西進,不論在政見或政策上均附和統派主張,使中國更容易以種種兩岸開放的假利多操控台灣總統選情。

例如日前扁政府特許六百多位中國觀光客搭乘郵輪來台,竟被誇大為龐大商機,以致視中國觀光客為提振台灣內需的解藥,而中國得了便宜又賣乖,暫停第二批郵輪觀光客來台,製造只有統派陣營當選,才會再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的印象。

總之,中國能否操控台灣選舉,決定於台灣內部的動向,而非它的手段之高下。如果本土陣營也跟著統派起舞,將西進與鬆綁當成台灣脫困的萬靈丹,那麼中國便能利用兩岸政策之鬆緊來影響選情。反之,若謝營與扁政府能站穩本土立場,堅持台灣主體性,則中國的統戰策略無論如何高明,亦無法影響台灣民眾。

大選已至決戰時刻,綠營政治人物應快快覺醒,揚棄中國幻覺,走回台灣主體路線,才能在最後階段逆轉求勝,為本土政權保住命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