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還要「再中國化」?

去日本化再中國化去日本化再中國化

■ 曾韋禎

探討台灣在日治時代,不管是在教育、文化、觀念、認同上,如何日本化的過程,已有豐碩的研究成果。相較於此,對於戰後殖民台灣的中國政權,如何把台灣去日本化、再中國化之研究,就少得許多了。日本愛知大學教授黃英哲去年底所出版之新書《「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台灣文化重建(一九四五─一九四七)》,就帶大家去檢視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時期,陳儀如何「讓台灣再中國化」。

擁有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歷及豐厚日本經驗之陳儀,被視為國府中的「知日派」。一九三五年的「始政四十週年紀念台灣博覽會」,時任福建省主席的陳儀來台參觀後表示:「台灣同胞,能夠在日本人的統治之下生活,實在是很幸運。」回國後更寫了《台灣考察報告》一書,記錄日本統治下的台灣。因此背景,讓陳儀成為戰後出任台灣最高領導人之不二人選。

面對日文普及率已高達七十%的台灣,如何重新注入中國文化,以驅除台灣人的「日本毒素」,成為陳儀政權的一大課題。首先就是國語之推行,陳儀找了魏建功擔任國語推行委員會主委,在台全面推行國語,並粗暴地在接收台灣一年內全面禁絕日文之使用,斷絕台灣知識份子晉升之途。同時,長官公署也設立宣傳委員會,冀望透過管制宣傳媒體,掃清日本文化之遺毒。

文化、教育方面,陳儀設立了台灣省編譯館,邀請許壽裳擔任館長,許壽裳並非全面否定日治時代之學術成果,也反對CC派那種近於法西斯主義之文化政策,因此,隨著陳儀政權在二二八事件後的垮台,台灣省編譯館被裁撤,許壽裳也被暗殺身亡,雙雙成為派系惡鬥下的犧牲品。二二八後,文化人死的死、逃的逃,台灣人在文化領域完全噤聲。

國府原將台灣的日本化定調為「奴化」,但面對一個文化、知識水平皆遠比中國高的台灣,台灣「再中國化」的過程,實際上面對著不少阻力,尤其是強制廢行日文、推行國語的措施,使得台灣人之積怨、挫折不斷累積,以致在二二八事件中全面爆發。二二八事件後,國民黨以武力徹底摧殘台灣的知識文化界,清除「再中國化」的所有障礙,這已是後話。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曾強調,他當選後將把「台灣郵政」改回為「中華郵政」;去年,馬英九拜會捍衛中國化教育最力之余光中,感嘆台灣若繼續讓民進黨搞本土化:「吾其披髮左衽矣!」今年的學測,國文考題降低文言文比例,社會考題沒出民國史;近日教育部要把中國字、中文改為更精確的漢字、華語,在在都讓余光中、搶救國文聯盟等中國化社團大為不平、跳腳。

種種跡象顯示,台灣好不容易建立以台灣為主體的教育、文化論述,有可能在馬英九當選後,改行「再中國化」之巨幅調整。只是,台灣還需要「再中國化」嗎?(作者為國立台灣師大歷史所研究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