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企業不長進 連累勞工

■ 黃欽印

近來電視媒體常出現民眾當著政治人物嗆聲的場面,內容不外乎和他個人工作與經濟有關。姑且不論真實與否,當這樣的嗆聲場面一出現在電視媒體,總是加深了收看者的印象,放大了這些人的訴求,在我看來著實為台灣的民主、政治與經濟的發展捏了一把冷汗。唯恐多數的收視民眾不明就裡地認同這些人的表象訴求。

在經濟社會裡受薪階級的人數一定是大大多於給薪階級的人數。國家社會能穩定主要來自於給薪階級能夠提供相對合理的報酬給受薪階級。當報酬不合理時,受薪階級會選擇離開以尋求更好的報酬。問題是,當報酬不合理又沒有其他給薪階級能提供更好的條件時,抱怨就發生了。對於這個問題,有些人總把原因歸給政府,嗆聲的場面就出現了。真是政府要擔負完全的責任嗎?我想需要作一點思考。

當我簡單地對上市上櫃公司作一點搜尋,過去一年毛利率低於十%者多達三百家,這三百家中的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低於一%竟仍多達約二百家;這些公司不乏知名企業。以這二樣指標來看,他們的唯一生存之道就是不要想明天(因為不要研發)地採用薄利多銷策略來吸收客戶訂單。而「薄利多銷」的唯一出路就是到中國去設廠,採用當地廉價勞工。最後導致台灣多數受薪階級找不到更好的給薪企業,因為這些企業的策略並無法在台灣立足,是被迫到中國去發展。更離譜的是,現在這些剝削受薪階級工作權與加薪機會的給薪階級竟將責任轉嫁給政府,而政府也傻傻地認為是自己的政策錯誤導致人民工作權被剝削,這實在是一件令人費解的事情。

廣大的受薪階級必須認清一件事,有為的政府是救不了「不長進」的企業。一個企業不投注研發經費在事業上,就等於坐以待斃。毛利過低就是自己沒有定價權,只能被動地接受外國大廠所願意給的卑微利潤。原因仍在於沒有創新元素與品牌背後的品質價值。如此看來,到底是政府的問題還是「不長進」的企業的問題,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受薪階級要做的應該是督促政治人物提供好的產經政策來讓優質企業存活在台灣。對於那些仍以薄利多銷為策略又不研發的企業絕對要小心他們對政治的影響力,當這些企業與政治掛勾時,受薪階級絕無翻身之地。

(作者為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