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美國反公投會使親痛仇快

儘管入聯公投日益獲得民意之廣泛支持,而本報也一再呼籲美國要多重視台灣民意之所趨,但美國反對及關切之態度卻越趨積極,日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楊甦棣才表示,「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公投是不必且不利」,六日美國國務院主管兩岸事務的亞太副助卿柯慶生就主動對台灣駐華府記者們發表談話,表示「台灣推動入聯公投是片面改變現狀」,違背陳水扁總統的「四不」信諾,七日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薄瑞光也啟程來台,馬不停蹄拜會了陳水扁總統,由於剛接任國務院台灣科長的史伯明亦隨行,引來坊間無限的想像空間。

問題是美國為什麼會對台灣的入聯公投反應得如此敏感?公投本是民主政治的一環,是民意表現的手段,何來反對之理由?美方經常以陳水扁總統的「四不一沒有」來質疑台灣入聯公投的誠信問題,但美方也應了解當初陳總統承諾「四不」是有其前提的,必須是「中國無意對台動武」的條件下,但中國之整軍經武已眾人皆知,瞄準台灣之飛彈也已增加數倍,還不顧國際之反對強行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將侵台之意圖合法化,可以說四不之前提早已不存在了,為何美國對中國之「改變現狀」視若無睹,而專批台灣之入聯公投?

當然美國有它現實的理由。正如柯慶生所言,「美國認為入聯公投是一股緊張和不穩定的力量,很難預測後果」,答案就是「很難預測後果」,而「很難預測的後果」所指的就是中國的反應與舉動。換言之,中國目前的國力、軍力已大到美國難以「不惜一戰」的程度。

國力包括了政治、經濟與軍力,而經濟又是支撐一國政治及軍力的主要支柱。很不幸的是,自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以來,給當時仍然疲憊不堪的中國經濟注以活力的正是台灣,二○○○年後使中國之能一躍成為資訊硬體產業王國的也是台灣。一九九○年當中國仍然是經濟小國之時,中國國內總生產毛額(GDP)僅及美國的十四分之一(三八八○億美元對五.八○三兆美元),但去年與美國之差距已縮小至一比五(即二.六四五兆美元對十三.一九五兆美元),當今的中國已是擁有一兆四千多億美元外匯存底的經濟大國,力足以養育能與美軍抗衡的軍力,它們正在計畫發展世界第一的潛艇部隊與制海所必需的航母戰鬥群。

精打細算的美國當然了解當今美、中軍經力量消長之情勢。中國已非昔日阿蒙,這也是美國深怕台灣給中國製造入侵台灣的藉口,也是美國不顧其建國時所楬櫫的自由民主精神,違背其對是非之判斷,也要反對台灣入聯公投的原因。

中國今日之崛起,若無台商,中國之經濟規模必遠比現在為小,台灣在國際上所受之中國干擾亦不會如現在之嚴峻,台灣之全球佈局亦會比現在更為踏實而完美。是以此時,我們一方面要勸告美國認真檢討其偏中的兩岸政策,一方面也自我反省,奮發圖強,深耕台灣,佈局全球,集中力量建構台灣的矽盾產業(Silicon Shield, Craig Addison著),形成可觀的經濟反撲力量,若我們能做到「沒有台灣,全球科技產業會陷入癱瘓」,則台灣之存在必能獲得肯定,加強各國對台之聲援,美、日才有馳援台灣之正當理由。

難以置信的是,我國當前的總統參選人,均不認真正視過去台灣產業西進,養虎為患的一段慘痛教訓,還在高唱解除關鍵高科技產業之登陸,允許台灣之矽盾產業移植中國,此種政策思維無異於自我了斷台灣生存之命脈。

我們深知美國反對台灣入聯公投,絕不是美國人好壞顛倒、是非錯亂,而是有其現實之考量。但美國畢竟是全球民主的捍衛者,台灣是一個民主起步的國家,美國不應放棄其民主自由的立國理念而向獨裁的中國傾斜,做出不利台灣的舉動。何況台灣的安危與美國的利益息息相關,亦與西太平洋的和平穩定有關。希望美國認真思考在此關鍵時刻,如何向台灣的民主伸出援手,而不是造成台灣的民主向後倒退。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