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設台語電視台 讓伍佰不遺憾

■ 陳碧祥

知名歌手伍佰昨天在媒體說,「就像我寫台語歌時,一想到歌詞要用哪一個字,就很頭大,台語字對照表很重要,但推動過程碰到意識形態的問題,好事都變質了。」事實上,近來電子及平面媒體,頻頻在報導過程中,出現台語原音被同音華語強加掉包現象。列舉數例如下:

例一:近來LED產業正「夯」,意指此產業興盛繁榮,用在一般事務及流行之意,其來源正是台語「烘」是也,意思是經過烘焙熱度很夠。

例二:做事不要太「ㄍㄧㄥ」,意指不要太過勉強,其來源是台語「弓」字,即拉弓之意,弓必拉滿才能射遠。

例三:名人吃「地瓜」餐養生;不知何時開始,「地瓜」被媒體用來替代「番薯」。任何瓜類皆有種子,地瓜也應有種子才是,與薯類並不相干。

例四:總統被「嗆」聲,也是張冠李戴。蓋「嗆」乃吃東西不慎而氣逆咳嗽之意,其台語發音與「槍」同音;正確用字應為「唱」聲,其意通「倡」。有道是唱言與唱聲同意,有主張、倡導意涵。「唱」字在台語有兩種發音,「唱歌」與「唱聲」的發音是不同的。

常見的還有用「係金A」來表示「是真的」,「撇步」表示「別步」,都是媒體草率誤導的產物。

台語是有文字的,有人說台語有音無字,這種看法只會暴露其無知。台語文的沒落是長期受到外來強勢文化的壓抑所造成,人們不再學它、用它,任其淪落自生自滅之地步。一旦要用文字來記錄,卻不知如何使用。

總統府秘書長葉菊蘭女士曾語重心長的說,客家語流失到已送太平間的地步,台語則送入加護病房!最近政府似乎已展開補救,為了找回客家語,成立客家電視台,節目裡除了說客語之外,還提供字幕對照以認識語源。而雖然有些台語新聞報導及綜藝節目,但多不提供字幕,或是錯誤百出,均無人更正;現在應該是成立台語電視台的時候了,因為媒體─尤其是電視台─是最有效的教育機構。有個台語電視台,相信可以減少伍佰的遺憾。

(作者為私人企業經理退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