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先設法讓產業回流吧

■ 高為邦

日前舉辦的「縮小貧富差距、照顧社會弱勢」國際論壇,會中台日專家論及台灣的貧富懸殊越來越擴大,工人與大學生找事都很困難,社會少子化與高齡化日益嚴重,種種問題與全球化產業外移有關,應該仿效北歐國家,實施福利制度,但是錢從那裡來?卻沒有人提出答案,在討論時間我提問:政府為何不能將外勞工資與本勞工資脫鉤,讓部分外銷的台商產業回流?至少可以緩和西進的腳步,但是林向愷教授堅決反對,認為在這種條件下吸引台商產業回流,只會對台商老闆有好處!對台灣有什麼好處?

在外勞工資脫鉤情況下,有些人擔心:環境污染及勞力密集的產業是否會跟著回來?我認為這樣的憂慮是多餘的,我們有環保署把關,污染的產業怎麼回得來?傳統產業能否回來決定於回來後是否有國際競爭力,這點政府不必操心,台商自會衡量。

至於產業回流對台灣有什麼好處?首先政府可以抽取五%的營業稅;一年後再抽二十五%的營利事業所得稅,餘額分給股東,還得抽股東的個人所得稅;公司所有員工的薪資,也都得繳個人所得稅。政府稅收所得是公司股東所得的數倍,這僅是政府最直接的好處。

產業回流帶來就業機會,解決因失業所引發的社會問題;員工有錢賺就會消費,為蕭條的消費市場注入活水;回流產業需要原物料、零組件,就近採購當然活絡中上游產業;回流產業都是外銷產業,台商在中國很難借到錢,台灣金融機構資金氾濫卻找不到貸款對象,台商回流雙方受益,怎麼說對台灣沒有好處呢?

產業回流對台商老闆的獲利並沒有差別,但台商願意回來,因為回來後才能安心地、踏實地、永續地經營自己的事業。如果產業帶給股東一分利益,就會帶給當地政府與人民十分利益,因此,台商產業去了中國,帶動了中國經濟的崛起,台商產業去了越南,越南就成了亞洲的新小虎,台商產業外移了,台灣經濟也因而陷入困境,這些都是鐵的事實,其中道理一位經濟系教授怎麼可能不懂?

新加坡、馬來西亞都是借重大量外勞來提高國家競爭力。我認為引進合理價位的外勞,就能改變或減少非西進不可的選項,因此「外勞工資與本勞工資脫鉤」是目前唯一能挽救台灣經濟的特效藥。

如果民進黨與國民黨都不願拆除障礙讓台商產業回來,還繼續鼓勵掏空台灣去投資中國,那兩黨都將成為千古罪人!

(作者為台灣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理事長,www.vica.org.tw)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