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長扁情結何時能解?

長扁情結何時能解?長扁情結何時能解?

■ 辛在台

謝長廷發表諸多對中國的經貿門戶開放政策,引來陳水扁定位為選舉語言之回應。長扁隔空喊話,有人善意解釋,道是一扮黑臉,一扮白臉,謝抓中間選民票,扁顧基本教義派。果真如此,民進黨內共體時艱,擺脫初選至決議文期間之內鬥漩渦,對二場重要選舉有其正面影響。

但,實情恐非這般。有權者不會讓權力睡著,民進黨、國民黨之通例也。回顧民進黨黨內初選,近日之政策摩擦,可謂其來有自、意在言外。放眼民進黨黨內鬥爭史,長扁爭持不下久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透視長扁之爭》,細數一九九四年台北市長選舉,長扁你爭我奪故事,並溯及長扁從政過程之恩怨情仇,今日長扁接棒、交棒之緊張,隱約可見。

美麗島大審,長扁相繼投入政治。台北市議員時代,長扁脫穎而出,為三劍客之二。扁嘗言:謝長廷沒有陳水扁會孤單,陳水扁沒有謝長廷會畏寒。實者,兩人總是分分合合,且每每貌合神離。如《透視長扁之爭》所言:「儘管長扁二人在檯面仍盡力維繫著起碼的和諧,但檯面下的較勁則始終未曾稍歇。」長扁皆民主政客,即有「禮讓」亦勝負之後的身段。一言以蔽之,長扁情結,過去存在,現在存在,未來仍將存在。

民進黨與國民黨體質大不同,其領導人之產生必經激烈廝殺,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絕非溫良恭儉讓。即使謝已為總統參選人,至今依舊暗潮洶湧,無法定於一尊,與府黨猶三頭馬車。更何況,扁為現任總統兼黨主席,長扁情結再度發酵並不令人意外。尤者,以目前民進黨內外生態觀之,國務機要費案爆發後,扁游引黨外力量入室操戈,民進黨權力邏輯為之一變,或許,謝能否正式登記代表民進黨出征尚在未定之天。

由黨外至民進黨成立,由在野邁向執政之路,台灣本土政權之奠定,固為台灣人民力量之展現,但長扁二位精英之競合,也是重要催促因素。扁當選台北市長、總統,謝當選高雄市長且連任,除國民黨江河日下,亦「長扁合」有以致之。二○○八年誰可勝出,目前不易斷言,然,民進黨之輸贏,長扁合不合,或可視為指標之一。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