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面對中國崛起不憂不懼選擇自己要走的路

最近國際市場頻頻爆發中國黑心商品事件,引起全球消費者的恐慌,各國紛紛加強對中國商品的檢驗工作,以確保本國民眾的健康安全。而我國政府日前亦公布一份民調,顯示超過九成以上我國消費者憂心中國黑心商品問題,政府亦強化對中國進口商品的安全管控。凡此種種跡象,中國製已經變成一種負面的標籤,對全球市場形成一大衝擊。

其實,探討中國黑心商品之弊害,及其對全世界的負面影響,進而提出防範與管制的方法,是當前各國政府的當務之急。日前,本報社論亦曾剖析中國黑心商品在台灣的氾濫,及其危害的嚴重性,並呼籲政府必須採取有效措施,以達亡羊補牢的效果。然而,本文不欲在枝節部分再加贅述,當國際社會普遍陶醉在中國崛起的假象中,政客、媒體亦樂於充當中國啦啦隊,而迷失在高亢興奮的盲目情緒時,吾人寧可從宏觀角度去思索反省中國崛起對世界帶來的影響,及其真正的內涵,特別是多數人所不願面對的陰暗的那一面。這才能使吾人坦然面對此一大國之興起,不憂亦不懼,選擇自己要走的路。

坦白說,在鄧小平推動改革開放政策後,中國之崛起已在世人預料之中,然則其崛起的速度與規模,卻仍然令人瞠目結舌。至此,唱衰中國者,似乎背負著沉重的意識形態偏執狂,甚至反中的污名,而看好中國者,則猶如押中了樂透大獎,不斷歡呼他們的幸運。不過,中國崛起後,負面效應卻逐漸產生與擴散,黑心商品只是其中一端,其對全球經濟、地緣政治、生態環境,及人權普世價值的衝擊,尤發生結構性的毀滅效果。換句話說,由歐洲發展出來的資本主義與民主政治文明,現正面臨最嚴苛的考驗。

在經濟發展上,人類文明的進步,係由於科技的發明與技術的提升。易言之,成長最快的經濟體應是掌握最多科技發明的國家,但中國崛起卻顛覆了這個文明發展的鐵律,市場競爭不在比較創新與研發,而在於對勞動成本的壓榨,能夠提供低勞力成本的國家,竟然一馬當先,成了全球的工廠。此種由低勞力成本所建立的製造業,由於價格太過低廉,不但打垮了以先進技術為基礎的進步國家的製造業,更帶來了產品品質必然的低劣化。中國價格成了中國商品在全球市場上無往不利,攻無不克的利器,但其低價傾銷、廉價製造的本質,卻也使得製造業注重專業、技術的傳統淪喪消失,於是製造業向上提升的發展趨勢,至中國十三億人口投入生產行列後,逆轉為向下沉淪的跌勢。

中國崛起的內涵,在經濟上為壓榨勞動力,成為國際分工體系中最廉價的一環。反諷的是,這種對勞工剩餘價值的剝削,正是共產主義老祖宗馬克思、列寧最反對的資本主義的最大罪惡。而今中國對勞工的壓榨,竟較諸當年西歐的資本主義國家有過之而無不及。尤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者,在於當前中共可以在經濟上開大門,引進資本主義,但在政治上卻仍緊抱一黨專制的控制機制,而搭建起所謂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危險建築。在一黨專制之下,現代公民社會的價值無法深植人心,內化為民眾日常生活的規範,人民欠缺民主體系具有的監督、制衡的素養,所謂的「公民與道德」付之闕如,因此中國崛起對人類的文明發展的影響,乃缺乏正面的意涵。

由以上宏觀的角度分析,吾人發現中國黑心商品產生之必然性,因其正是經濟上的追求低勞力成本與公民道德之未開發,以及法制之未臻健全所致。當我們探討與了解此一中國崛起的真實面時,吾人便可在全球一片中國熱潮中,找到台灣的生存之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