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與貧窮作戰

■ 陳柯玫

如同大前研一所言,隨著M型社會來臨,貧富差距拉大導致中產階級(middle class)消失。近年來,台灣在面臨劇烈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結構之變遷後,也即將形成兩個分裂的社會階級:上層階級及下層階級。該社會形態意味著台灣是個經濟成長的國家,像經濟富裕的美國一樣,因為富裕而導致貧窮。

美國在一九六○至一九七○年期間經濟成長快速,但貧窮問題卻相當嚴重。當時在位的詹森總統提出「與貧窮作戰」宣言,希望能消滅貧窮,但是該策略卻無法解決貧窮問題。過了近五十個年頭,美國的貧窮問題依然嚴重。

事實上,一個社會很難沒有貧窮問題,重要的是福利制度如何扮演一個「有效」的貧窮解方?我們不能期待政府完全消滅貧窮,但期望能夠減輕貧窮問題、協助窮人脫貧。然而,解決貧窮並非僅是政府一方的責任,而是人人有責,尤其是經濟較佳的上層階級也應扮演解決貧窮之角色。

(作者為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研究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