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殺有徵兆可預防

■翁銘鴻

臨床上,自殺行為包括自殺(成功)、自殺的企圖、明顯的威脅及自殺意念。像「哭著求助」這樣的概念,被認為是自殺意圖中具最小傷害本質或最低成功可能性的一種表現。但往往這些自殺企圖僅視為一個過動的、虛假的,或僅是尋求注意力的行為。其實所有的自殺意圖,就算是威脅也應該被考慮當作是一個明顯心理壓力的指示。不注意這些行為的重要性,就好像是告訴當事人說沒人關心你的受苦。報章有載倪敏然曾致電朋友,言談像是交代後事,又有之前曾意圖自殺的車禍事件。

在自殺企圖者的流行病學研究中指出,曾經有自殺行為者、曾精神科住院者、酒藥癮者、老年人、具有心理社會壓力者(失業、喪親、有身體疾病者),以上依次為高危險群的排列,自殺成功的案例中,有近半(四十四%)的人之前曾有企圖自殺的行為。在企圖自殺行為後三到六個月,再次企圖自殺的危險性極高。而在自殺意念現象上則關聯到其他的情感,像是憂鬱、無望、自尊、焦慮等等。這些關聯的情緒價值大部分來說都是與認知、情緒及其他心理壓力的機制共變的內在現象。

綜合之前倪敏然的行為,似乎他曾經試圖發出求救信號。但是很顯然的,他的朋友多相信他本來的個性,而忽略了疾病對他的一些影響。當有人發出求救訊號時,不管是多少次了,都需要提醒身邊的人注意,也許大家沒有那麼多心力一直照看著當事人,但是輪班打個電話給當事人,也許都可以讓當事人有點牽掛。

好面子的人自尊心強,一向表現性格堅強者,落寞更不容易柔軟面對。出現過自殺行為的人,更是需要周遭的朋友敏感一些,先準備好周遭相關心理衛生機關的電話或是地址,一有怪異行為或是聯絡不上當事人時,也可以快點徵詢相關單位的意見,採取適當的行動。(作者為屏東精神專科醫院臨床心理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