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變臉中國

林文政

想到中國,許多台灣人就想到前總理朱鎔基咬牙切齒地說「支持台獨,沒有一個好下場的」,或是中國常駐日內瓦聯合國代表團代表沙祖康對著鏡頭高喊「誰理你們」。中國長期對台灣的敵視,讓許多台灣人對中國的刻板印象多是負面的。中國長期僵硬的文攻武嚇,讓台灣很容易處理中國政策,只要「人家罵我,我罵他」制約反應就足夠應付了。

國民黨主席連戰在中國看到不一樣的面孔,讓台灣人也像坐在老舍茶館看川劇變臉,一會兒是國家主席胡錦濤笑容可掬,一會兒是笨拙憨態的熊貓臉,一會兒是后宰門小學的樣板歡迎劇。不管喜不喜歡,中國正在改變面目,以多變的面孔蠱惑台灣,問題是習慣了刻板的中國面孔的台灣能適應中國的統戰新攻勢嗎?

台灣內部長期就有親中和本土的路線爭議,過去泛藍政黨的親中只是精神外遇,連戰訪中後,泛藍和中國已有直接的關係,建立黨對黨溝通平台。這是一個超諷刺的局面,台灣的總統府和國民黨總部不過隔著一條凱達格蘭大道,距離不過五百公尺,但是雙方非但難有黨對黨的溝通平台,陳水扁總統執政五年來,連扁兩人不過正式見了一次面,通過一次電話,難怪很多人會認為國民黨視台北 - 北京的距離比凱達格蘭大道近。

敵對的兩岸,「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就足以保護台灣安全。中國變臉後,戰線拉開,出招變快,也多樣化了,台灣就不能一成不變。中國熊貓說來了,台灣水果說去了,金絲猴說要來,直航客貨機說要去了,過幾天,說不定奧運聖火也要來了。因應未來中國出招層出不窮,台灣的處理方式必須彈性迅速,而且必須有差別化的處理層次,以免措手不及,但是政府應變的「十八套劇本」準備好了嗎?

(作者林文政為資深新聞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