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二○○八誰當選都沒差?

■ 黃德源

五日,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拋出「大赦台商」以及「以個案審查取代四十%投資上限」等重大宣示。謝長廷還進一步指出:「歡迎世界資金,包含中資來台。」此話一出,等於正式宣布二○○八總統大選將只會有一組人馬參選。

「何以二○○八只有一組人馬參選?」可從政治與經濟兩面向來看。首先,就政治層面來說,由於政治上的統獨事關重大,它不僅只是兩岸人民的「內部事務」,更牽涉美、日等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利益。基此,從整個國際戰略環境來看,縱使馬英九當選,亦無法立即進行「政治統一」,而僅能就「經濟統一」先行以逐步質變台灣內部。其次,就經濟層面來看,從美台商會過去的言論立場即可知,「台灣對中國的全面開放」是符合美國商業利益的,甚者,更與經濟全球化所標榜的自由流動價值相符。

然而,此一部分不但是作為台灣能否在經濟上獨立自主的命脈,更是日後政治獨立成功與否的基礎條件。基此,在政治統獨短期間受到國際戰略環境制約的前提下,謝長廷若在兩岸經貿管制上全面退卻,無疑是向藍營全面靠攏,同時更是提前告訴選民「二○○八誰當選都沒差啦」。

倘若共產黨的「以經促統」以及國民黨的「經統先行」是再清楚不過的「陽謀」,那麼,何以謝長廷如此有把握地認為,當其兩岸經貿政策同共產黨與國民黨「接軌」時,卻反而能導出一個不一樣的終局?

又,鑑於統獨受制於國際戰略環境,而謝、馬兩人卻又在兩岸經貿政策上趨同,試問謝長廷要憑藉什麼說服選民支持你?

馬英九由於深知現時台灣民眾的獨立意志而必須佯裝自己「連結台灣」,藉由「經統先行」而後窄化「政治獨立」的選項。反觀謝長廷,不但無視台灣的「M型社會」是肇因於兩岸過度開放的結果,反而倒果為因地將解決此一現象的藥方指向「進一步對中國開放」。

謝長廷或許是基於「善念」而提出此一藥方,不過,中國非正常國家,台灣亦然,特別是在「中華文化霸權」仍未完全解構的狀態下,任何基於此一思想所提出的經濟論述,必然會陷入一種不自覺的「中國中心觀」,而導致「善念起,悲劇終」的下場。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博士班研究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