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國旅除三害:老街、夜市、裝置藝術

◎ 茗言

疫情過後,旅遊需求湧現,國旅卻逆勢衰退,並非全因地震等天災,其實可歸咎於人禍,亦即國旅的「觀光公共財」經營不善,導致市場枯竭,民眾不買單。

從台灣頭到台灣尾,為數眾多的「老街」除了地點名號不同,內容皆大同小異。過去政府花了龐大的成本協調老街住戶,並編列修繕經費幫助老街再現,但老街內的攤商各自為政,無法形成專屬特色,甚至為了攬客而競以喇叭播放電音舞曲,販賣與老街背景文化毫無關係的手搖飲,使「老街夜市化」,盡失原本應有的「時代感」,當然留不住顧客。

其次是夜市,對外國遊客而言,夜市頗具吸引力,AI教父黃仁勳就是夜市愛好者。但台灣的夜市和老街同樣有逐漸「同質化」的危機,各地夜市的內容相似度高,又不時傳有攤商報價不合理、高價坑殺遊客,對國旅而言,體驗外地夜市已非必備行程。

最後是與在地紋理不相關的裝置藝術,曾經紅極一時的嘉義布袋高跟鞋教堂,因與在地文化、自然地景脫節,只能吸引一次性的遊客,如今乏人問津,甚至榮登全台最無聊景點。

台灣其實仍有許多全球獨具的自然、歷史、文化價值的觀光財,阿里山林鐵、澎湖玄武岩、媽祖遶境、鹽水蜂炮等,甚至皆已具備申請聯合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高度潛力,亟待透過統合行銷、公私協力等方式讓世界看見台灣,重新帶動國旅熱潮。

(作者是台北市民 法學碩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