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那些兒科醫師都到哪裡去了?

◎ 林應然

美國醫學雜誌(JAMA)2024年7月3日刊出一篇論文,標題印著「那些兒科醫師都到哪裡去了?」。篇頭開宗明義寫著:「如果你心愛的孩子需要兒科醫師來診治,但卻找不到時怎麼辦?」

顯然美國醫界近年兒科乏人問津,作者點出其中最重要原因—醫療保險對兒科醫師的給付過低。兒科醫療的特點是費工費時,因為孩童難以溝通合作,不少兒科醫師自嘲像獸醫,必須花費更多心力做診療,卻事倍而功半,但保險的給付往往跟成人相同,這是造成兒科醫師式微最大緣由。舉一例,預防注射在大人是輕而易舉的事,但對恐懼打針的兒童,卻有時難如登天,而保險給付卻是一樣,至於其他兒童相關處置亦同。

美國情況如此,台灣何嘗又不是如此!這些現實情況醫學生都看在眼裡,所以連台灣名氣響徹雲霄的台大兒科今年要招13位住院醫師,卻只招到6位,更不用說其他醫院的小兒科更沒有住院醫師應招了,招不到住院醫師的後果是,兒科主治醫師要親臨第一線值班,值班久了,主治醫師也嚷著要離職了,這就是為什麼最近彰基兒科一位高齡60餘的資深主治醫師,因要值班而高唱不如歸去的原因,也是為什麼前衛福部長薛瑞元大談10年後台灣的重症兒童要出國才能就醫的緣故。

現在健保的窘境愈來愈嚴重,兒科的困境更是走在前端,國家用總額框架住健保的支出,美其名為預算編列支出要固定,卻不知,事在人為,想解決困境自然會有各種辦法,不想解決問題當然也有各種理由,大有為的政府應該要正視此事,如果國民的健康,特別是孩子的健康不被重視,我們還有明天嗎? 在該篇論文的篇尾,作者語重心長的結語說,雖然有健康的孩子不一定就有健康的成人,但沒有健康的孩子一定沒有健康的成人,能不引人深思嗎?期望當政者慎思明辨,當機立斷,進而改弦易轍。

(作者是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