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Taiwan can help. 從「經濟大國」躍向「援助大國」

◎ 高碩泰

欣見國內辦理「世界難民日」研討會,立法院、衛福部、外交部和民間基金會、非政府組織一起分享在世界各個角落執行的人道計畫與成果,展現台灣的愛心無遠弗屆,不僅是成功的民主故事,可靠的國際夥伴,尤為一股不可或缺的良善力量。過去國人大多為善不欲人知,如今以台灣的處境、能量、貢獻及更多國人的期望,允可適度改變心態,為善唯恐天下不知!

報載,台美政府官員甫在台北會商如何進一步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體系及多邊論壇,華府也再度肯定台灣的能力與意願,協助因應全球關注的議題並回饋國際社會。

台灣在一九五○、六○、七○年代受惠於大量國際經濟援助,加上本身的政策規畫得宜,國人勤奮不懈,奠定了「亞洲四小龍」、「經濟奇蹟」乃至全球關鍵供應鏈的樞紐地位,高踞全球前二十五大經濟體,前廿大貿易國。世界貿易組織(WTO)會費即根據成員的年度全球貿易額分攤,台灣從二○○二年入會迄今,一向是繳費大戶。

惟不容諱言,相較於國內民間或慈善團體長期主動、自發性募集資源及人力物力,積極參與國際人道義舉,台灣官方的對外「政府發展援助」(ODA)占國民所得毛額(GNI)的比例,顯然仍有一段努力的空間。該比例多年來不增反減,距國際標準愈來愈遠,不無反映現階段若干政府部門,部分民代與國人對援外政策的偏狹認知,爰祇能在特定場合櫥窗式展示對少數友邦的援助亮點,整體援外表現則客觀不足。聯合國建議的GNI○.七%,目前僅若干北歐、西歐國家達標,日本為○.三%,南韓為○.一六%,美國為○.一五%,台灣只有○.○四%。

台灣衡量本身條件,在可見的未來雖不可能媲美北歐、西歐先進國家,但不妨主動宣示更多承諾,逐年漸進到位,作出符合比例的貢獻,在成為舉世稱羨的「經貿大國」、「晶片大國」、「科技大國」之後,努力形塑成為「援助大國」,提升台灣的國際觀瞻與道德高度,同時與國內的非政府組織協力,超越國界及族群畛域,善盡公民社會責任,必有助參與相關國際組織與機制。

(作者為前駐美代表)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