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嚇阻政策 台灣抗中決心夠強嗎?

◎ 湯先鈍

最近台灣立法院引起爭議混亂,各方民調也出現分歧的結果。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我向來立場是嚇阻侵略者政策的本質,在於展示戰鬥的決心,從而防止任何軍事攻擊。如果等到戰爭發生後再拚死戰鬥已太遲了。在現代戰爭中,一旦戰爭開始,就不會有贏家。台灣現在的抗拒中共決心,似乎沒有完全顯示給敵人與盟友們,這是不是一個值得擔憂的事呢?

除了台灣必須表現足夠意願來捍衛自己,或屈服於中國的兩個選擇之外,第三個選擇是美國與盟國的嚇阻政策,而我堅信美國單獨就能成功的實現。

歷史學家Victor Davis Hanso、Donald Kagan 和John Keegan會完全同意這點。歷史證明,嚇阻政策是有效的,儘管成功常常被低估。由於嚇阻作用而從未發生的戰爭,就量化來說幾乎不可能,這也是被低估的一部分。儘管如此,我對其效力充滿信心。

最近,習近平試圖聲稱美國設下陷阱引誘他攻擊台灣來挽回面子,並宣稱他不會上當!這表明美國的嚇阻是有效的。美國需要台灣來維護其戰略利益,並且通過嚇阻政策保持立場,正如歷史學家Hanson和Keegan所觀察到的一樣。

Keegan與 Kagan都認為,如果英國在一戰前表現出支持比利時中立的決心,德國會三思而後行。不幸的是,人們永遠無法重新演繹一個反事實來證明。

Hanson強調,同盟國在二戰前缺乏對德國的威懾,促成了戰爭的爆發。他認為,英法和其他大國未能對希特勒的侵略行動,採取堅定立場。這使納粹政權更加大膽,並向希特勒發出了同盟國無意(力)阻止擴張野心的信號,最終導致了他更激進的行動和二戰的全面衝突。Hanson主張,更堅定的立場和明確展示戰鬥意願本可阻止德國追求征服道路。

在這個現實的世界,嚇阻之力—即使僅由美國實施—仍是最佳選擇。台灣人民努力建立台積電成功的設下矽盾,作為一個小國,非常值得尊重。

美國威懾和中國軍事無能 10年內不會侵台

最終,決定世界命運的是大國維護霸權和國家利益的決心,不祇是小國的戰鬥意志。對台灣的戰鬥意志只有猜測,但是如果美國不願放棄霸權與美元世界貨幣的地位,那麼保持強有力的嚇阻中共的立場是維持全球穩定的最可行選擇。這是歷史教訓的殘酷現實。

在我看來,由於當前美國的威懾政策和中國的軍事無能,至少在未來十年內,中國不會入侵。

(作者為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富樂頓分校兼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