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台灣五告水」 誰說台灣話上不了檯面

◎ 潘啟生

日前,台北國際電腦展上科技產業巨擘雲集。輝達CEO黃仁勳、美超微創辦人梁見後在舞台上用台語、華語與英語推薦自家產品。「五告水」、「這台舊年的」、「你在遮給我出價」…兩人談笑風生,三聲帶轉換,毫無扞格。原來台灣話也是上得了檯面的。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美超微創辦人梁見後談笑風生,台語、華語與英語三聲帶轉換,毫無扞格。(資料照)  

看到國際科技大咖自然的用台灣話推介最先進的AI產品,百感交集。台灣話何時有過這等風光?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在外來政權的打壓下,台灣話曾是土氣、是沒文化、是上不了檯面的。

我是八○年代初進入大學的。當時,推行國語的手段雖然稍見緩和,但是大環境還是有些難以言傳的青白之眼。在傳播界、校園尤是如此。在那年代,男生身量得儀表堂堂,口音得像杜滿生,在情場、甚至職場上才能風生水起,尤其是傳播這個領域。這個看法後來在大學新聞系老師的研究裡得到證實。

九○年代,李登輝、陳水扁崛起,他們的口音還成為電視脫口秀模仿、嘲諷的對象。二○○○年左右,在一次研討會上,碰到一位政大師長,就對阿扁口音評「上不了檯面」。

當時台灣結束動員戡亂已十餘年,也首度政黨輪替。但是一個國立大學的退休學者仍以總統的台灣國語腔調為笑柄,多所嘲弄。

對於國家元首口音的譏諷不只存在於學界。在傳播領域,這種現象更為明目張膽。這些表演雖然年代久遠但其隱藏在笑鬧之後的歧視與惡意令人難以釋懷。因為,他們所鄙夷嘲弄的不僅僅是總統的台灣國語,而是所有口操相同語言的族群。

隨著台灣的民主化發展,講母語就得罰錢、掛狗牌等歧視政策早已不復存在。但是某種隱約的鄙夷、歧視仍然存在於特定的傳播媒體跟名嘴口中。這種文化、身份的歧視並不是自然而然產生的,而是國民黨在執政時期刻意製造的氛圍。其目的是要讓台灣民眾在語言、文化認同上不敢以昂然的族群自信,反抗國民黨的獨裁統治。

幾十年來,國人經過野百合、太陽花、青鳥的力量,和平地堅持獨立、民主、自由的理念。一批批認同台灣的人民,不管是本省、外省、先來、後到,在各領域嶄露頭角,引領風潮。這次黃仁勳掀起的「仁來瘋」,就是台灣站上國際舞台的最佳展現。不過大家也要提高警覺,在中共協助下,中國國民黨擾亂台灣民主的花招還很多。這陣子崑崙山上小草所引起的騷亂,值得引以為鑑。

經過多來的民主生活,台灣人已有足夠的本錢昂首闊步,自我讚聲「台灣五告水」。現在,我們有絕對的分量做自己的主人。這時,雖然敵機、敵艦環伺,我們國家的處境艱險,但國際支撐的力量也是前所未有的。國人更要珍惜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與幸福。千萬珍重,別再亂投票。

(作者為退休大學教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