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國會擴權風險/當公僕踰矩,誰來為民發聲?

◎ 張怡穎

在民主進程日漸成熟的年代,台灣人長期享有的自由與權利「正面臨空前挑戰」。一項備受關注暨討論的焦點是,國會近期提出的一系列法案,被批評可能逾越民主原則與憲法界限,引發公眾對政治權力範疇與公僕角色定義的嚴肅反思。

台灣的憲政框架建立在民主與法治之上,明確區分了政府職能與人民權力的界限。根據這一框架,人民賦予政府權力,以代表暨服務民眾。但最近國會提出的法案,尤其是關於「國會調查權的擴張」,似乎模糊了這些界限,導致公僕的角色與權力範圍反而成為公眾議論的焦點。

根據相關法案的內容,國會將被賦予「前所未有的權力」,不僅可「傳喚公職人員」,甚至擴及「私人企業主」與「普通市民」。這種權力的擴張引起廣泛擔憂,人們擔心這可能淪為政治工具,用於對付政治競爭對手或任何被視為威脅的聲音,而這正與民主原則背道而馳。

須知,這種權力的擴張,並非沒有先例。回顧台灣歷史,在過去的政權下,政府機構曾被用作壓迫與控制的工具。幸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台灣社會逐步走向開放與民主,政府的角色也被重新定義為服務人民,而非控制人民。

如今面臨這種法案提議,我們必須自問:我們是否想看到歷史重演?是否想讓政府的權力無限擴張,最終侵蝕我們作為公民的基本權利與自由?

最近的調查數據顯示,大多數台灣人民對於保護「民主價值與法治原則」持有強烈的支持態度。人民普遍認為,強化國會的監督權力應該是為了確保政府透明與負責,而非成為「壓制異己或擴張政治影響力」的手段。

因此,我們呼籲所有的政治參與者,無論是執政黨或在野黨,都應本著對台灣民主與人民福祉的責任,仔細考量這些法案的長遠影響。政治領導人應該展現「高度的自制力與遠見」,確保任何的改革或法案提案,都能強化而非削弱台灣的民主制度與法治精神。

作為民主社會的成員,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參與此一討論,透過民主途徑表達我們的意見與擔憂。只有通過公開、透明的討論,以及基於共同利益的合作,我們才能確保台灣的民主不會被侵蝕,而是繼續繁榮發展。

民主與自由從來不是理所當然,它們是前人奮鬥、犧牲所贏得的寶貴遺產。因此,當面對可能威脅這些基本價值的挑戰時,我們每個人都應挺身而出,為保護我們的民主與自由發聲。只有這樣,台灣才能繼續在自由、平等、正義的道路上前行。

(作者是自營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