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養豬新思維

■ 陳文卿

菜價狂飆、豬價猛跌;主婦荷包失血,豬農內心淌血,這是多麼詭異的現象啊。可是菜價問題是颱風過後一時供應量不足的問題,豬價卻是根本性的成本問題。而不管是養豬還是養雞,飼養成本中飼料費用即佔了大宗。可是台灣的飼料絕大多數是進口,因此幾乎沒有能力有效控制成本。今天飼料的漲價趨勢與以往完全不同,過去是隨著供需情形有漲有跌,現在卻一路飆漲。主要原因還是能源,作為食物(不管是供人類或動物食用)的玉米穀物被拿去當能源利用後,要期待飼料價格下跌幾乎已不可能了。

所以根本之計還是另謀飼料來源。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廚餘、果菜廢棄物了。拜環保署推動廚餘全面回收之賜,很多養豬戶可以廉價取得成份優良、雜質低的廚餘作替代飼料,而大幅減少養豬成本。最近甚至發現有些地方環保機關設置的廚餘回收桶有被偷走的情形,廚餘之搶手可見一斑。

台灣現在的養豬頭數高達七百多萬頭。而台灣的土地面積有限,南部許多河川如高屏溪、將軍溪等長期以來飽受豬糞尿污染。今天既然仰賴進口的飼料成本高漲,所以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條件養這麼多豬,實在值得檢討。所以廚餘養豬可能是養豬業未來最重要的生機。

一頭豬可日食廚餘五至十公斤左右,因此假設包含餐廳廚餘、果菜廢棄物等在內,每天供應約三千噸以上可供養豬用的廚餘是不成問題的,換算可養多少頭豬就很清楚了。這就回歸到五、六十年代以前,養豬是家庭副業,農家養幾隻豬,可以消化廚餘以及產量過剩或損壞的蔬果,另一方面也可增加經濟收入。

因此廚餘養豬雖是古老的行業,今天必須賦予新思維。因為養豬畢竟還是會產生大量的豬糞尿污染,而廚餘的蒸煮供豬食用的過程,環境衛生問題也是必須注意的。而小型的養豬場其實不太容易在這方面做得好,所以由中大型的養豬場設置集中式廚餘高溫蒸煮設施應該是值得努力的方向。所以,台灣適合養多少豬,養豬場的合理規模若干,以及如何提供經濟且長期穩定的養豬飼料來源,應值得農政單位作嚴謹審慎的規劃。(作者為工研院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