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共和國》洪財隆/歐美民粹主義的興起與升級 他們在反撲什麼?

洪財隆/公平會委員

「民主的代價就是必須永遠保持警戒」,美國開國元勳傑佛遜的這句名言屢被傳頌。但到底要警戒什麼呢?後世經驗告訴我們,自由民主體制主要有三大敵人,分別來自極權的威脅、金錢的誘惑,以及廉價的激情。

有人說,二十一世紀以來,尤其是從二○○八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在歐美民主國家聲勢急遽上漲的「民粹主義」(populism),不過就是一種廉價的激情,來得急、去得也快。但種種跡象顯示,事情似乎並沒有這麼簡單,就連二○一六年英國脫歐成功和川普當選美國總統,恐怕都還不是民粹現象的顛峰。

尤其今年適逢全球關鍵選舉年,歐美各地主張「反 菁英、反移民、反全球化」的右翼民粹主義政黨,無論是在得票率或執政機會上,應該都會大有斬獲。

民粹主義一詞最早起源於十九世紀末,美國南方和中西部的一場政治運動。當時農工和礦工聯盟組成「人民黨」,強烈反對被認為導致農產品價格下跌和工資停滯的金本位,同時對抗東北地區以紐約為主的銀行家和金融機構。

民粹主義:一種內容空泛的意識型態

至於當代民粹主義則具有哪些特徵呢?和那些提倡進步價值的社會運動又有何不同?主要根據荷蘭政治學者穆德(C. Mudde)的權威著作《民粹主義》,大致解析如下。

首先,民粹主義是一種內容空泛的意識型態,難有固定形貌,並往往依附在其他意識型態之上。例如,民粹主義可和左右兩種意識型態結合,所以不僅有向來盛行於拉美國家的左翼民粹,也有晚近在西、北歐富裕國家興起,標榜國族主義和本土主義(nativism)的右翼民粹。後者主要針對外來移民和內部少數族裔。

正由於其「內容空泛」,以致民粹主義者雖然「勇於提出令人不安的問題」,但本身並無法好好回答或回應當代社會的政經難題。

其次,民粹主義者習慣把社會化約成兩個內部一致(具有相同利益和價值觀)且互相對立的陣營,一邊是「善良、純粹的人民」,另一邊則是「腐敗的菁英」。

依其論述邏輯,這裡的人民既隱含「人民主權」,更代表「平凡老百姓」,特別重視那些因為社會文化和社經地位而受到排擠,或被主流政黨忽視的群體。民粹領袖(不乏政治素人)或行動者常會故意採用那些被主流文化視為低俗的文化元素,也就不教人意外。

民粹主義者眼中的建制菁英則泛指「大部分已在政治、經濟、傳媒及文藝界中取得領導地位的人」。有趣的是,他們非難的菁英對象並不包括民粹領袖及其重要支持者。

民粹主義運動常會伴隨對傳統政黨、官僚體制或大型機構的批判。英國脫歐活動期間最經典的口號──「讓人民奪回我們的國家」(take back control),更在世界各地引發不少仿效。

需求面:是誰在擁抱民粹主義?

最後,除了精準定義何謂民粹主義之外,穆德分別從民粹政治的供給面(領導者的特質、主張)和需求面(支持者的想法、偏好)角度切入,按照選舉能量、議題設定和政策影響等三項標準,客觀分析如何評價民粹主義之成敗,在在教人讚佩不已。就政策意涵而言,他特別強調需求面因素,亦即理解選民的認知和想法,才是重中之重,並藉以找出民粹政治的蔓延原因和回應之道。

譬如他認為,經濟顯著下滑或政府發生重大弊案等事件,都很容易激發出民粹情懷,但政治菁英對民怨的反應遲鈍、冷漠,才是關鍵因素。以歐洲極右民粹政黨的支持者為例,他們大多來自在地工人階級,因為「早年所支持的社會民主政黨,已經不再替本土基層發聲,反倒去擁抱全球化、歐洲經濟整合和多元文化主義」。

在大西洋的另一端,美國社會學家霍奇爾德(A. Hochschild)的田野調查力作:《國境內的陌生人:美國右派的憤怒與哀愁》也呈現出類似的焦慮、挫折和世界觀。「為什麼那一群又一群的移民、黑人…總是在插隊、被優先考慮?」,此書對美國川普的崛起和茶黨運動的緣由,特別是其支持者的處境和心境,描述極為深刻。

經濟不平等(inequality)與經濟不安(insecurity)聯袂而來

問題是,每個時代、每個社會都有「不滿族」,但這波民粹主義到底在反撲什麼?他們為什麼能在近一、二十年來,在歐美富裕國家成功召喚?接下來就來談談「民粹主義的天敵」,亦即經濟學家們如何看待這個時代議題,主要從一九九○年代以來,大幅技術變遷(自動化、數位化)和全球化(貿易、金融、移民)的衝擊開始論起。

技術進步和全球化(含中國經濟崛起)固然得以有效提昇整體生產力與經濟福祉,然而劇烈調整過程往往會伴隨利益分配和成本分擔不均等後遺症。例如教育程度較高者和都會地區,通常比較敏於運用全球經濟整合競爭壓力下,獲利或生存所需的技能和資源。

然而,隨著產業轉型和工作型態大幅改變,除了帶來更多不確定因素之外,也會產生另一批收入微薄、缺乏勞動條件保障,甚至工作不穩定的「殆危階級」 (precariat),或所謂「蒲公英族」。這種經濟兩極化(polarization)的趨勢,近年來在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下,更容易導致政治和社會兩極化。加上如果國家政策沒有妥善因應,特別是好好安頓、扶植那些「落隊」(left behind)的人或產業,無異為民粹主義打造溫床。

艾塞默魯(D. Acemoglu)和羅德里克(D. Rodrik)這兩位美國經濟學家,剛好都是土耳其裔,分別在技術變遷和全球化的分析架構方面,都有相當傑出的研究成績,所提建議更每每發人深省。如對經濟不平等和民粹主義的關連感興趣,他們的著作不容錯過。

另一個和經濟不平等(所得財富分配不均、區域失衡)高度相關但不完全一樣的概念則是經濟不安,近來也常被拿來解釋民粹主義的成因和為何持續壯大。

理由在於,有些人根本不喜歡過分單調的平等(和別人比較),反而更關心如何降低個人的經濟不安感(和過去比較)。而不論原因為何,如果「個人經濟現狀」教人擔憂或不存希望,那麼行為經濟學上的「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就會發揮作用。類似已經輸錢的賭徒心理,極願意再賭一把,亦即行為轉為「風險愛好者」,轉而支持激進的民粹主義領袖和政黨。

很多民粹主義者的過激言論和主張都很不可取,但他們的出現,不僅在歐美各地主導政策論辯,更讓當地左右政黨的傳統支持者重新洗牌。就台灣來說,我們的主要苦惱和他們並不相同,但對經濟成長的目的,乃至在分配和不安方面的政策因應架構、語言和論述方式,必須重新思考則一。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