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海委會絕非盲腸組織

◎ 陳志毅

最近有名嘴談到「海委會轄下有海巡署、國家海洋研究院、海洋環境保護署,但海洋研究院只能算智庫,海委會本身像是個盲腸組織」,將海委會喻為可有可無的組織!

可能名嘴還不知道,台灣四面環海,之前沒有海委會時,台灣的海洋研究與管理,與農業部或國科會相比,其實是算冷門的領域,並無專屬的機構對台灣海洋科技進行系統性的規劃與管理。

舉例來說,從日本排放處理過的核廢水入海,循洋流將流經台灣海域,對此進行監控與調查,也會是海委會職責。或是研究船出海,遭遇阻擋或遇險,這些事務,由海委會直接調度海巡署的船舶協助,是最快速的回應。

未來發展無人探測潛艇,探測台灣東部海域,利用台灣東部海域的自然資源,發展福國利民的事項,而台灣東部海域將成為絕佳的無人探測潛艇試驗場,這也都仰賴海委會的規劃。無人探測潛艇之科技發展,除了進行生物性資源探勘,也有機會發展成掛彈的無人潛艇。至於海洋生物科技發展,尤其抗癌、抗敗血症、工業與軍事用途之物質開發,也扮演重要角色,若不加以重視,未來只能拱手讓人,讓別國予取予求,因為我們的數據是零。

不論是在生物資源的開採與利用、全球環境變遷、海洋環境的保護、海洋能源與節能減碳、深海遙控探測器的利用、海洋生物科技與產業的發展,台灣必須要有自己強大的研究數據與成果,來支撐台灣海洋科技與產業的發展。

金門四周海域,根據海洋資源的消長、漁獲量的變動,是否可顯示某些時段的海域根本無魚可捕,漁船若在那時出海,動機就令人存疑,甚至可提出反證。

若對台灣環海之生物資源、環境、海況都陌生,則台灣四面環海之優勢,將來勢必無法與世界接軌與競爭。

台灣近期開始正視海洋之發展並成立海委會與其轄下之組織,這些單位絕非盲腸單位,而是攸關台灣未來海洋科技發展之單位,特別是這些單位之研究數據,而後衍生之產業,將能創造另一波就業機會與榮景。

(作者是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臨海研究站研究員、台灣海洋生物技術學會常務理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