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俄戰爭疲乏地進入第三年,目前似乎還看不到盡頭。解決方案留待川普的二十四小時,很多人擔心會觸發更多災難。中國前駐美國大使崔天凱稱,中國不會掉入別人設下的「台海戰爭陷阱」。諷刺的是,國際普遍認為,習近平與普廷站在同一邊,而烏俄戰爭的不同結局,會對中國的印太企圖傳達不同的啟示錄。
從烏克蘭戰場回顧,五年來的國際情勢,至少有三個日期所象徵的因素,改變了人們對這個世紀的預期。一是,二○一七,十二月十八日,川普發表上任後首次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強調經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將尋求公平、互惠的貿易關係。他並點名中、俄是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二○一八,美國對中國展開貿易戰。從川普到拜登,貿易戰逐漸升級到科技戰。川普對中的單打獨鬥,也擴大為拜登的結盟抗中。美中大國關係,打破尼克森主義的典範,聯中制蘇轉向中俄合作。尼克森主義的總設計師,季辛吉去年底以百歲高齡辭世,宛如他所形塑的時代遲來的下課鐘。
烏俄戰爭疲乏地進入第三年,目前似乎還看不到盡頭。(AP)
二是,二○一九,十二月三十一日,台灣電郵通報WHO聯繫窗口,研判中國的病例有「人傳人」的可能。可惜,世衛秘書處、北京當局都消極以待。結果,台灣由於機警採取預防措施,成為後來世紀公衛災難的世外桃源,而全球的生命健康、生產供應陷入混亂。川普連任失敗,與因應失策不無關係。習近平則趁西方自顧不暇,二○二○,六月三十日,通過香港國安法,且當日立即實施,粉碎中英聯合聲明及香港民主火種,並向西方發出總路線文革化的訊號。在此之前,相對於川普重啟戰略競爭,二○一八,三月十一日,中國刪除「國家主席連任不得超過兩屆」憲法條文,為習近平終身掌權鋪路。接著,二○二二,十月二十二日,中共二十大閉幕,習近平邁向第三任,胡錦濤遭架離會場,政治局清一色國王人馬。但,唯我獨尊也帶來了偉大的錯誤,疑似源自武漢的新冠疫情蔓延全球,中國本身的清零政策也重創經濟。白紙運動一年後,二○二二年底,北京結束清零政策,但經濟重新啟動欲振乏力。社會穩定、國家安全優先,又加重經濟失落、外資撤離,內部矛盾發酵。
三是,二○二二,二月二十四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先前,二月四日,北京冬奧開幕式,普廷應習近平之邀成為貴賓,雙方發表聯合聲明,「兩國友好沒有止境,合作沒有禁區」。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普廷原想閃電戰便可大功告成,烏克蘭人會以鮮花歡迎俄羅斯坦克。然而,超過兩年的戰爭,反映出俄羅斯的帝國夕照,淪為中國操弄大國政治的棋子。而西方(尤其北約),在俄羅斯威脅下,危機感十足地支援烏克蘭。烏俄戰爭,提醒西方另一風險區,紛紛表達關切台海和平穩定。戰爭變成持久戰,西方聯合陣線的對面,中俄伊朝的專制軸心也在行動。二○二三,十月七日,哈瑪斯突襲以色列,拉開另一個戰場。烏克蘭,以色列,台灣,歐洲對烏克蘭的支持較堅定,美國則對支持以色列、台灣較有共識。地緣政治的緊張,也令東北亞的日、韓暫時放下歷史宿怨,並同時關注台海安全。菲律賓則重新引美抗中維護二○一六通過的南海仲裁,且准許美軍增設的部份基地鄰近台灣。除了在東海、台海、南海滋事尋釁,中國也致力經營南太平洋島國,瞄準美軍基地的動機不言可喻。
過去的什麼事件,對未來最有主導影響,往往要事過境遷才能理解。如果用比較大膽的想像,未來的人回頭遙望會發現,二十一世紀在二○一八換了軌道。冷戰結束後,一九九二,福山出版「歷史終結與最後之人」,視自由民主為人類政治與意識形態發展的終結。二○○五,佛里曼出版「世界是平的」,描述全球化時代的自由貿易之勢不可擋。一如後續發展,理想的期待很快就被澆了冷水。美中所代表的兩種集團,是不是正在建構「新冷戰」?二○二二年底,張忠謀在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舉辦的移機典禮說:「全球化幾乎已死,自由貿易幾乎已死。」「新冷戰」,「全球化已死」,這些關鍵詞,可能還需要時間來印證。不過,它們至少標誌,一九九○以來的世界,已經充滿致命挑戰。氣候、糧食、疫情、毒品與水等問題,增加了解決的難度,形成國際與各別國家的壓力測試。落實到個人,亦復如此。二十一世紀重開機,驚濤拍岸,沒有國家是局外人,大家必須硬著頭皮應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