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中國對南島語族起源的冒犯

◎ 方凱弘

近年來,中國不斷透過各種手段試圖在國際上塑造台灣為其一部分的形象,其中包括歷史、文化、甚至是科學研究的角度。筆者最近訪中國廈門,期間參加一場活動,其中一個議題引起警覺:有關南島語族起源的說法。

在一次演講中,講者堅稱南島語族起源於中國東南沿海,特別是提到福州平潭地區的考古發現,與台灣西海岸大坌坑文化之間存在著聯繫。這種說法似乎是在暗示,南島語族,也就是台灣原住民的祖先,其實是來自中國大陸。

但這種主張不僅與台灣學者和國際學術界廣泛接受的「出台灣說」相違背,而且忽略了大量的語言學、考古學和人類學證據。根據「出台灣說」,台灣被視為「南島語系族群擴散到東南亞及太平洋島嶼的起點」,這理論得到大量的學術研究和證據支持,包括語言分布、文化習俗和基因研究等方面的資料皆是。

中國的學術界和媒體不斷推動另一種說法,想通過科學研究來證明台灣原住民與中國大陸之間存在密切的遺傳關係。例如,國際期刊《自然》發表一篇論文,聲稱台灣古人類基因組與大陸福建及其周邊地區的古人、現代壯侗語人群有最接近的遺傳關係,試圖藉科學名義,勾起台灣與中國之間的聯繫。

但僅憑基因研究去定義一個族群的起源和身分,是非常有限的,尤其是其他證據如考古學、語言學和文化研究等,都指向不同的結論。須知,台灣考古學家發現的陶器碎片、植物學家對構樹樣本的分析,以及語言學家對台灣原住民語言的研究,都強烈支持台灣作為南島語族擴散的起點。

中國這種學術和政治宣傳活動,實際是文化和歷史的挪用,旨在削弱台灣在國際上的獨立地位與身分認同。這種策略不僅在學術上有爭議,也在國際政治上引發了關注和批評。它反映的是中國對台灣的政治態度,不惜一切代價要將台灣納入其國家範疇內。

面對這個挑戰,台灣和國際社會該怎麼辦?首先,台灣必須加強自己的文化和歷史教育,讓國民更了解自己的根源和身分。其次,台灣應與國際學術界進行更廣泛合作,通過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來反駁不實主張。最後,台灣須在國際發聲,通過外交和公共外交手段,積極維護自己的國際地位和權益。

面對中國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打壓台灣的國際地位,台灣必須採取堅定的態度和策略,捍衛自己的歷史真相和國際身分。只有透過教育、科研和國際合作,台灣才能在這場關於身分認同和國際地位的辯證中站穩腳跟,展現出自己獨特而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國家價值。

(作者是台灣開放水域聯盟共同發起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