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請問謝馬:教育呢?

吳樹民(台灣社社長)

鄭正煜(台灣南社社長)

張學逸(台灣北社社長)

戴正德(台灣中社社長)

余文儀(台灣東社社長)

張葉森(台灣客社社長)

王逸峰(台灣南社副社長)

陳惠凰(台灣南社副社長)

陳昭姿(台灣北社秘書長)

李 喬(小說作家)

楊維哲(台大退休教授)

戴寶村(政治大學教授)

李勤岸(台灣師大台文所所長)

楊文嘉(社會工作者)

黃光芹(資深媒體人)

吳金水(台南大學退休教授)

林鐵雄(義守大學教授)

吳明昌(屏東科技大學教授)

何信翰(中山醫學大學助理教授)

蔣為文(成功大學助理教授)

鄭兒玉(南神前基督教社會所所長)

陳延輝(台灣師大教授)

張復聚(成大、高醫台語教師)

郭憲彰(台灣南社法律組長)

陳高明(美國賓州大學博士)

黃素玉(花蓮教育大學教授)

林瑞霞(嘉義桃山人文館館長)

李勝雄(屏東教育大學教授)

曾韋禎(文史工作者)

謝長廷日前在台大EMBA學生會演講時表示,對中國資金來台、到中國證券投資、中國白領高層對台移民、對中投資淨值四十趴上限考慮放寬等等政策,他都持贊成、開放態度,「與馬沒什麼不一樣」。

對中國的經濟政策有龐大的討論空間,某些企業集團與部分民眾的一時性利益,與國家安全、司法與社會制度,和人權、人民福祉的長期護持,其間的折衝、斟酌,必然是煞費思量,但是台灣主體認同落實於學校教育體制,必定可以用以檢核台灣忠誠與向心的純度。

馬英九雖然可以扮演勞工、下田學農,表現貼心、貼身台灣的泥土,但是馬英九所屬的國民黨,斷然辣手推落台灣青少年的精神碗盤:把杜正勝部長精心規劃七十二冊的「青少年台灣文庫」,在編撰、出版到第十八冊的當下,一舉把第十九冊以後的預算,一文不剩全數刪除。僅此一例,請問馬英九的台灣認同何在?台灣被心向中國的中國人立委凌辱,是我們的不幸,請問國民黨的台灣人立委,也來如此作踐台灣的本土書刊,請問你們的良心何在?

日前馬英九到中壢仁海宮用客語與客家鄉親博感情,雖然他提出我們不知道是什麼碗糕的「公事語言」,好像客家話就此可以從「鄉土語言」向「公事語言」晉級,但是我們不能忘記:馬英九在市長任內,曾經為提高國小學生的「國語」水準,主張把「鄉土語言」減少一節,改授「國語」。直到發現國小「鄉土語言」總共只有一節,若減少一節,等於取消「全部」。後來馬英九雖然做了修正,但藉此可以了解馬英九對台灣母語的潛意識與內在思考。也由此可見把客語提昇為「公事語言」的語言是馬英九的「選舉語言」,不是馬英九的內心語言。

今年七月上旬,八個本土社團曾就「還我台灣文學、台灣母語平等受教權宣言」向馬英九、謝長廷兩位總統候選人請教,針對要求台灣文學應大量進入中、小學國語文課程;教師授課應華語與台灣母語(河洛語、客語、原住民語)平等,交叉使用,要求馬、謝兩人提出具體回應辦法。結果國民黨僅派政策會秘書出面,完全未有任何回應意見;謝長廷部分最後由李應元總幹事回應,表示謝有台灣優先、文化優先的四大優先原則。

然而做為台灣人民充實精神內在的靈魂主體,總統候選人的台灣主體立場的具體教育方案到底為何?至今未獲得任何具體的影像顯示,只有一再、再三的陷入迷茫與毫無具象可能的尋索與幻思,「親像走佇一條呣知影有外長的烏暗路」!

謝長廷先生就中國政策問題宣示開放性與主體性兩大原則,至今謝已提出多項對中國的經濟開放性方案,經濟主體性政策則仍未有對等性的充足,而平衡經濟開放性的教育主體性乃是台灣人民命脈之所繫,台灣人民在對馬英九已無所寄望的一刻,大家仍然對謝深致期待,以求激勵為「長昌配」熱誠拉票的動能,為台灣黨的勝選奠定必勝、必成的強固宏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