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我們不要沒有國際格局與展望、只有仇恨的總統

◎ 沈有忠

二○二四年唯一的一場總統辯論會結束了。這場辯論會徹底展現了侯友宜與柯文哲兩位候選人的特質,那就是挑撥選民情緒、欠缺國際觀、並且散播仇恨值。做為在野的挑戰者,當可以提出對執政的批判和質疑,但在辯論會中,更應該展現身為總統的高度與格局,用正面的能量來贏得選民支持,而不是一味的用挑撥和仇恨來激起社會的對立。

在辯論會第一階段中,賴清德提到的是國防、國際、印太、永續等概念。在野的侯友宜用了超過一半的時間攻擊兩年前的防疫問題,而柯文哲則是打綠兼酸藍,然後呼籲新政治。在交叉提問的階段,賴清德的三個問題是兩岸與憲政、ECFA與能源、然後是土地問題;侯友宜的三個問題則是礦坑小屋、死刑、然後自我論述;柯文哲的三個問題是台獨與介選、誠信與落跑市長、台大校長和疫苗。這個比較很清楚的看見,賴清德以總統的高度和格局來提出政見,並希望與對手論述。但很可惜的,侯友宜和柯文哲卻只有捕風捉影的弊案、過去式的防疫、礦坑小屋的問題、還有沒有廢死卻一再提出的死刑問題。

這場選舉,媒體提問問了一連串的兩岸問題和國安問題。青年朋友關心的兩國(國防與國際)、兩業(就業與產業)、兩權(人權與平權),很可惜的,在侯友宜和柯文哲的辯論過程中,幾乎沒有任何比重。很明顯的,只是利用辯論會的機會,來進行仇恨式動員,然後不斷消費「中華民國」的概念。

台灣在國際和國安問題的十字路口上,我們要選的下一任總統,應該要具有國際與國安的高度和格局,正視產業和就業的挑戰,深化人權與平權的價值,而不是一個只會煽動仇恨、活在過去的歷史,用國家認同分化社會,甚至利用土地牟利的候選人。台灣在國際上大放異彩的同時,期許下一任總統也能有廣闊的胸襟,讓台灣更深化與國際的連結,來迎接中國和國際變局的挑戰!

(作者為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