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務實面對不必要醫療行為

◎ 李伯璋

沒有人會覺得自己的病是小病,多數人都覺得生病時很痛苦,看病最好不需付錢。

我當部立台南醫院院長時,會建議給來求診的病患多開單做檢驗檢查,讓醫院可跟健保署申報增加收入;我當健保署署長時則強調減少不必要醫療行為來妥善運用健保資源。我明白政府官員的責任,就是要善用資源照顧好全民健康,這也就是典型的換個位置換個腦袋。

台灣醫療改革一定要落實「分級醫療」、「醫藥分業」,要有「使用者付費的部分負擔」做配套,如此才有機會減少不必要醫療行為,也才能有效減少醫療體系人力的負荷。國內病人每年平均就醫次數有十四次,國外約五次,每位病人門診住院都需醫護人力,做檢驗、檢查都需檢驗師與放射師的接手,點點滴滴都是現實醫療生態,有忙不完的無奈,絕非微薄加薪就能解決的苦。廿七年前、公衛前輩們規劃這「單一保險人」與「總額預算制度」的確創造台灣醫療奇蹟,傲視全世界,但是、臨床醫療人員卻咬牙切齒覺得被健保壓榨。

當大家不斷地在衝業務量時,結果就是醫療點數超過總額,也就是最近很夯的點值下降;當大家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行為的時候,那時候總額高於醫療點數,點值就上升,也代表我們不必做的那麼累,還是可以得到一樣多的錢。

目前、醫界主流是想要得到更多總額的錢,在收支平衡下則必須提高健保費費率,政府施政要考量整個財政,工商界老闆是否願意承受負擔健保費增加的成本問題,這也不是我們醫界在同溫層中討論就可以解決問題的,民眾端是否溝通到位還需要更多論述。

蘇貞昌院長在過年前還確認推動使用者付費的部分負擔來做健保改革,我真的感恩在心。今年七月藥品部分負擔上路,民眾幾乎都可接受,沒有反彈抗議的聲音!當年我們為了落實分級醫療,建立所謂Medicloud的醫療資訊雲端分享,讓醫學中心、診所、民眾成功的減少「重複」檢驗檢查與「重複」開藥,只是「不必要」檢驗檢查在還沒有使用者付費部分負擔之前,還有再努力的空間!

健保改革需要靠大家一起努力,沒有開始就沒有改變的機會!蘇院長幕僚告訴我每個時代都會有結束的時候,有時候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金剛經示:有生有滅是自然的循環。最近更能感受到每個人都有自己天上一片雲,做到真心尊重與祝福彼此都能得到快樂,自然能放下內心深處的糾結,追求海闊天空的生命,平常心面對生命的安排,互勉之!

(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講座教授、台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