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共和國》楊國德/終身學習列車向前走

楊國德/朝陽科大銀髮產業管理系教授

終身學習勢在必行

人的一生從出生到終老,隨時隨地都有各種機會與挑戰,成功了生存下來,生活好起來,生命有未來,或可戲稱為三生有幸。萬一失敗了生存不下去,生活難為繼,生命無意義,俗話說是「攏去了了」。所以,從古至今都可以看到讀書與學習的各種活動,在家庭、在學校、在社會都有各類的成功案例,傳承或傳授多元多樣的方法與策略。若能好好規劃與組合,終身學習列車就可以好好帶領我們向前走。

從家庭、學校到社會缺一不可

家庭是我們人生最寶貴也是護衛最深遠的場所,更是即便出門在外終須回航的港灣。因有父母長輩辛勞撫養與教導,才能生存、生活及生命獲得延續。在東方,看到曾國藩家訓,可窺見他所要傳承的思想與行動;在西方,則有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卅八封信,展現出他要傳授的人生智慧及對後代的期許。這些豐富的內容不僅為他們後代所承續,也裨益了所有讀者而終生受用。因此,終身學習列車就該從每個家庭啟動,學習最基本的待人處世之道。可惜的是,大多數的家庭並無力好好啟動這樣的列車,因為欠缺可以開動的能力與資源,需要外界的協助與奧援。

學校是現代社會的最大特徵之一,從小學、中學到大學,扮演啟迪民智、開發無限潛能的推手,亦為推展終身學習最主要的場所。我們的第一年齡歲月幾乎就是圍繞著學校飛逝而過,有不少人的學習主要也僅依靠於此,從學校開始,也在離開學校就結束。這是太依賴學校為唯一學習來源的錯誤觀念,急需我們加以澄清及借力使力的關鍵所在。因此,在學校教育階段就要獲得終身學習的觀念、素養及態度,同時善用學校的資源提供成人學習、在職進修及高齡學習的活動,讓學校成為真正終身學習的絕佳場地。由此看來,學校承載著過去家庭所要擔負的學習重責、現在學子們必須接受的學習機會,及未來成人及老年仍需參與的各類學習活動,終身學習列車在學校的發展,任重而道遠,當前世界各國不論公私部門、個人或團體均投注於學校相當大的心力與資源,令人萬分敬佩及感懷。

此外,社會的學習一直都存在著,只是過去我們任其發展未能有效引導,較多的想法是呼籲大家要謹慎分辨。常見的說法為:社會是個大染缸,社會也是所大學,不要誤入歧途學壞了,但要效法傑出人物的表現進行楷模學習。事實上,社會有各式各樣的人,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就是學習,人有組成各種各類的群體,群體中就有互動的學習過程。因此家庭、社區、企業、社團、及多元型態的組織,都是提供社會學習之所在,學習的方式與內容、優劣好壞較難設計及評斷。不過,也並非只能放任其為所欲為,仍有機會及責任協助及督促其向善發展。因此,先進社會提出建構學習社會、學習型城市就是在補足這一塊拼圖,讓終身學習列車在人生的不同歲月,都能提供無縫接軌、自由自在上下車的學習服務,在社會上形成學習文化,保障所有人從第一年齡、第二年齡到第三年齡都有學習機會的權利。

啟動終身學習列車關鍵在政府

為了保障所有成員從家庭、學校到社會的學習人權,先進國家都透過政府的力量加以充分實現。我國也在一一九九八年發布學習社會白皮書,之後陸續提出相關的政策及方案,啟動終身學習列車塑造學習型家庭、學習型學校、及全面的學習社會,可以說不落人後,也與先進社會並駕齊驅。比較可惜的是,由於社會情勢變遷甚快,人事異動更替頻繁,加上投注資源受限,令人頗有後繼乏力、成效難以彰顯之感慨。再看看目前國人被詐騙傷財傷身、被假訊息誤導,以及因知能趕不上職場需求而就業困頓等,更是讓我們相當憂心難過,有必要想想政府可否再經由終身學習政策的復興,以扭轉一下當前的困境。

邁向成功之道就是持續進步與成長,終身學習列車曾經啟動,我們所需要的就是再多投注心力與資源,讓列車的動能大增。開進各個家庭中,激發更多學習型家庭的潛能;駛入所有學校中,展現更強的學習型學校使命感,裨益於所在社區的各年齡層的學習人權;開到社會各角落,型塑學習社會的美好圖像,結合公民營機構、館所及各類組織資源,使學習型城市發光發熱,學習文化持續傳承生生不息。所以,期盼政府主導的終身學習列車,在社會大眾的支持下永續向前進,保障學習人權、滿足學習需求,促進個人及社會全面發展,碰到任何難題都能透過學習加以解決,生存沒問題、生活充實圓滿、生命價值實現。相信有政府及國家隊伍的終身學習列車,必能開創學習型台灣的社會願景,翻越一座座高峰永遠不停止。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