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學歷迷思的解析

明年正副總統選舉近日出現話題性十足的可能人選︰郭台銘搭配賴佩霞。兩人要正式列入選票,目前已知至少有三個關卡。提出約二十九萬公民連署是其一。其次,持有台灣、美國兩本護照的賴佩霞及時完成放棄美國籍。另外,賴佩霞遭質疑的學歷須說清楚、講明白。其中,連署人數及放棄美國籍依法都須限時完成,屬於「一翻兩瞪眼」要件;學歷則攸關個人誠信,民無信不立。

台灣以往各項選舉,曾有不同教育程度的要求,候選人必須具備一定教育程度,大法官雖不認為這一規定違憲,選舉公報上也一直列有學歷欄目,但隨著政治民主化,參政權平等,實務上已不再以學歷限制參選資格。去年台北市長選舉,擁有台灣及美國律師資格的候選人童文薰,在學歷欄只列了「板信幼稚園」;當事人強調,是因有感於政治人物太多學歷造假爭議,爭辯學歷並無意義。

因而,如今在台灣參選公職,包括要當正副總統的人,其實無需具備高等學歷;實務上,從總統直選以來,學歷與政績也看不出有明顯相關。然而,近年在選舉及政治競爭中,文憑和論文涉及抄襲,屢屢成為熱門話題,就足以顯示學歷在我們的政治文化,仍為不少當事人與選民所參考甚或看重的要項。

賴佩霞學歷所遭到的質疑,是她的高等教育部分。據國民黨人陳學聖「善意提醒」,賴佩霞的中國廣州暨南大學法學博士學位是否完成我國教育部認證,不能無疑,因為該校以往在台灣招生有暗黑紀錄,「很多台灣政界人士到該校洗學歷」。同樣地,她的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菁英領導班資歷,也被指係短期班。甚至她中學在復興美工之後,考取聖德基督學院學士學位,但這所桃園中壢的學校,並非教育部登錄立案的全國約一百六十所大專校院之一,學位資格也有疑義。

至於當事人受訪曾宣稱,「過去三十多年,都在唸書同時研究心理學。我拿了博士,專攻領導力,過去幾年也在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法學院、醫學院、商學院學習」。這樣的說法如不經說明,很容易誤導公眾。以她拿到學程結業證明的哈佛醫學院為例,其實是短期的「環球心理衛生」課程,以「心理創傷與恢復」為名,從二○二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到五月六日,為期兩星期。結業證書還註明,這一課程是提供各方醫界人士的推廣教育。

賴佩霞高等學歷所遭到的質疑,與近年層出不窮的政治人物學歷及論文爭議,如出一轍,都是政治風氣重表面與形式,輕忽實質與能力導致的流弊。

基本上,一般人在出社會之後,有感於專業知識不足,「書到用時方恨少」,去各種學習機構或學校進修,包括取得學位,是終身學習的具體實踐,在知識爆發的時代,事屬必要,值得推倡。另一方面。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傳統影響,重學歷甚於實質能力,甚至把學歷當評價的最高或唯一標準,猶如以貌取人,都落入形式主義的窠臼。

以往社會受科舉制度框限,書生追求功名,讀死書和專研八股是常態,也留下學歷等於學力或能力的傳統。到了民主台灣,有志參選公職者為求墊高學歷,常設法補「學位」,流弊因此叢生。已從政者,試圖打造亮麗學歷,但時間、精力、學力實有未逮,乃請人瓜代,上課、交報告、寫論文都委由他人代勞。即使初次參選的政治菜鳥,有的也有樣學樣,取得文憑。其結果,論文抄襲、學歷造假或浮誇不實的情事,在政壇一再上演,選舉季節尤頻繁爆出。

必須強調,學歷迷思不僅政界為然,也是普遍存在社會的陋習,其例不勝枚舉。以學術界來說,遊學或沒能取得國外名校學位者,打著名校「研究」以沾光。牙醫業也很普遍,僅參加短期推廣教育班結業,即掛出「哈佛醫學院進修」之類的名號。至於影劇圈,讀了名校大學部,更可拿「學霸」傲視群倫。有些不認真查證的媒體,無疑是助長浮誇不實歪風的幫閑和幫凶︰賴佩霞上了哈佛推廣教育短期班,有媒體稱其展現「知性領袖」氣質,「各國重要幕僚是她的同學」,說服力滿分,是「被演藝圈耽誤的學者」;就屬於這種吹捧式報導之一例。台灣公眾長久處在這樣文化傳統,無怪乎形成容易被欺瞞的社會。

上述諸多假象,現實上又因政治激情與偏見,常導致信者恆信,作偽弄虛大行其道。有政治人物宣稱,這次大選人民要的是改變;但最該改變的,其實是政壇造假弄虛的陋習,不誠無物,讓假的真不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