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他山之石/日本發展地方創生之經驗!

◎ 蔡田

上個月,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出席全國客家青年座談會,關心青年地方創生的困境,承諾當選總統將大力協助解決,並持續推動國家級的地方創生政策。

賴揆是三位主要總統候選人之中,第一個關注地方創生並做出承諾者,筆者建議未來國家領導人應學習日本做法,挹注地方政府人員和財源,如此台灣的地方創生才有永續發展的機會。

地方創生的理念和做法源自日本,因少子化和人口過度往大都市集中,造成人口居住不均,偏鄉既沒人又沒錢,發展嚴重停滯,二○一四年日本社會出現「地方滅亡論」。

為有效吸引年輕人回流移居,解決偏鄉又窮又老的問題,當時的首相安倍晉三,將二○一五年訂為日本地方創生元年,提出國家級的地方創生總規劃,並要求各都道府縣也提出地方層級的創生計畫,從那時起,日本的地方創生如火如荼,正向影響力不斷提升擴散,除了是政府施政主軸之一,公私機構和個人紛紛響應,匯集成豐沛力量,蓬勃迄今。

台灣政府也關注到城鄉差距越趨嚴重,為緩解問題,二○一九年時任行政院長的賴清德繼日本之後,也宣布當年為台灣地方創生元年。

日本推動地方創生,有三點值得台灣學習,首先是安倍政府推動地方創生之初,由總務省先提出「國家級的地方創生總規劃」,然後要求各地依總規劃的精神和目標,提出地方層級的創生計畫,中央和地方因有共識,而後目標齊一,步伐一致,推動才能順暢而無扞格。

其次,故鄉納稅又稱作「故鄉稅」,是日本自二○○八年開始推動,核心理念是:在地方人口逐漸減少 、稅收日趨困難的情況下,建立一個故鄉稅的體系,讓往大都市工作就業發展的民眾,可將部分納稅的款項「回報給養育自己的故鄉」,這是反哺與回饋的系統。台灣民眾常抱怨,公司設在都市,工廠設在地方,都市收了稅,汙染和髒亂卻留給地方,倘若透過故鄉稅的機制,就可減少這方面怨言,也能增加地方和偏鄉發展的契機。

最後是「地域振興協力隊」,地方創生要成功,除了經費,還要有人,且須是專業人員,於是日本推動「地域振興協力隊」。

為了改善非都市地區人口減少、高齡化年輕勞動力不足的過疏化現象,日本總務省於二○○九年訂定「地域振興協力隊推進要綱」,凡符合過疏地區資格的地方,都可招募「地域振興協力隊」,以創造首都移往地方的人口流動,讓都市年輕人進駐鄉間進行一到三年的工作,以地域振興協力隊的角色,協助地方進行各種振興工作,而隊員薪資由中央支付,並補助創業基金,每年最高四百萬日幣,三年期滿後,若在當地持續居住且創業,再追加一百萬元的創業基金。

日本經驗值得學習,呼籲政府採取類似措施,讓台灣地方創生再締新猷!

(作者是國小退休教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