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中小學教師甄選方式之改進

◎ 劉松柏

又到各縣市中小學教師甄選的季節,每年此時,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今年各縣市教師甄試,開缺雖比以往多,但有學者指出此舉可能使代理教師不足,陷入另一個惡性循環。

依據法令,高中以下學校之教師採檢定制,若要成為正式老師,除了在大學須修畢相關學分,還須通過實習以取得教師證,然後參加各縣市的教師甄選,錄取後分發。與以往從師範學院結業後直接分發有很大不同。而甄選不離筆試、口試與試教,且因應各縣市獨特人文或地理環境,考題上注入當地鄉土素材,以挑選出熟悉當地鄉土的老師。

筆試部分,不脫國文、數學、教育專業科目,另視專長加考理化、特殊教育等。檢視各年度考題,難易度變動很大,以國文為例,文言文比例過高,還包含一○八課綱未列出的修辭學、語音學、連易經的爻辭都成考題。以某縣市國文考題為例,包含了漢書、莊子、列子、說文解字,古文觀止的文章更不勝枚舉,但這些內容與現一○八課綱並不符合,小學也不須學習,各縣市到底是在考國文能力好的老師?還是國語文教學能力優秀的老師?其餘科目也有類似狀況,由於多採選擇題,因此如教育專業科目包含了教育哲學、某學者的教學模式,實不勝枚舉,但這些老師極可能是要進入班級教導學生,若能讓教師表達對學生問題行為的處理方法,或是班級經營策略,與家長溝通方式,或強化教育心理學的比例,是不是更符合實際需求?

各縣市如此考試方式,使得許多考生,甚至師培機構,其首要目標就是在培養其學生能夠通過考試,口試時這種現象特別明顯,有許多考生開頭先秀兩句英語,代表有進行雙語教學,然後自導自演的要學生拿出平板,代表有進行資訊融入教學,如此方式遴選出來的老師,不能說沒有教育愛,但在目前的教育環境中很容易被澆熄熱情,或屈從在家長壓力之下。

就考題的信效度而言,普通科目或教育專業科目應回歸由教育研究院統一命題,且配合課程綱要進行出題,各縣市若有特別需求再自行出題,甚至由該校校長推薦,如此較具有公信力,否則許多代理教師在下學期都要挪出時間準備考試,被犧牲的則是學生的受教權益。

(作者是教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