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對電力政策之建言

◎ 劉志堅

六月起進入夏季電價時期,各電廠進入戰備,全力發電,應付夏日尖峰需求。有工商界常說缺電,但台電或經濟部則說電是夠的,也有環保團體(個人)說台電偷藏電,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則說「政府認為電是夠的,我們也只能相信」,種種說法。呈現以上現象的原因,大概是:

一、可再生能源之電力(所謂綠電)之供應,速度太慢、量太少,不足所需,工商界頗急。依網上所揭,再生能源發電量目前只占約八.九五%(目標是二○二五年要有廿五%),確實慢了些,延遲的起因是這三年疫情導致時程落後、成本升高,影響程度嚴重。

二、對台電公司操作電力系統似沒有信心,尤其幾次發生不應該出現的事況,如二○一七年的八一五事件(二○二一年的五一三、五一七事件等),台電則在改進電網及操作韌性上努力,但信心、風險都難以掌握,我們還是擔心台電的發電廠(尤其燃氣電廠)過於集中、電網過於脆弱。

三、對供需的預測、用電需求成長的估計,預估與事實之間難免有差距。經濟部(或台電)估計大概是成長率二.五%,當台商回流、台積電擴廠時則高於此,逢疫情則低些。目前台電在真正用電吃緊時,採「需量競價」應付短期尖峰。而溫室暖化、氣候變遷嚴重且提前到來,也使需電問題更嚴重。

四、對電源開發之規劃須提前,工程進行(含環評、民意溝通)常需五—十年,這長長的過程(及不確定性),會人心焦、過多的期待。

五、台灣產業界對核電的不當想像。近期,傾藍、親共的幾位總統候選人及一些產業大老,又重提使用核電、核電廠延役的提議,但台灣不適合發展核電,個人認為對核電的最適替代方案是開發地熱,但這要時間、投資,及政府決策及經費。

解決缺電問題、危機,建議如下:

一、採用天然氣發電,發電效率高,排氣乾淨,排碳減半,此非最終解決方案,而是解決「缺電」的過渡性方案,因仍會排碳。

二、電力系統提升、建置為智慧化系統,進行智慧化的管理,用戶電表改為使用數位智慧式電錶等措施。

三、適當提高電價,在顧及公正轉型下電價費率朝自由化、市場化,去除補貼,反映外部成本,及碳費、碳稅。

四、非核,是正確的政策,莫又受騙、受壓迫,而陷落到核電的網坑、黑洞。

五、全力加速加大開發再生能源電力(綠電),最大程度的充分利用台灣的自然資源。

六、加強節電措施(甚至採補貼手段),提高能源效率/生產力,電力系統朝低碳化。對民間、產業界,訂定目標,強制要求節電。

七、需要大量用電的大企業,宜自己投資興建設置電廠、電力系統。

八、國安緊急狀況時,以退役(但不拆除的)燃煤發電機組應急(不是用核電廠)。

(作者是台灣島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