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總統候選人對國家發展須有具體主張

◎ 汪志堅

賴清德副總統投書美國華爾街日報,明確提出「和平繁榮四大支柱」,包括建立台灣的威懾力、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與民主國家建立夥伴關係、穩定而有原則的兩岸關係領導能力。這四個支柱,立論嚴謹,直球對決,顯現高度,也映照出其他候選人欠缺國家發展核心思想的重大缺陷。

這四大支柱是對四個重要議題的明確表態。台灣是否要建立足夠的國防威懾力,是各總統候選人不能迴避的問題,各候選人要講明白,到底要不要支持潛艦國造、國防自主、加強防衛力,也要說清楚,到底要不要支持一年兵役。絕對不能先說要恢復四個月役期,見苗頭不對就加以否認,迴避問題,這讓選民看破手腳。

至於經濟安全、與民主國家建立夥伴關係,也是明確立場宣示,其他候選人也要明確表態,到底要不要跟民主國家建立夥伴關係,並說明要不要盡力維持經濟安全,還是要繼續在經濟上仰賴中國?再如穩定而有原則的兩岸關係領導能力,更直接戳到其他候選人的痛腳,相較於其他候選人搖擺不定的兩岸政策論述,賴清德的立場明確,提供選民可資明確選擇的參考判斷。

總統大選非兒戲,是對未來發展願景的承諾,各候選人必須提出自己的立論,說明要將台灣帶往何處,不能草率喊一句下架執政黨,叫一句在野大聯盟,就想糊弄過去。對多數選民而言,總統選舉既不是恩怨爭執,也不是仇恨對抗,更不是拉攏地方派系。

角逐大位者,需對國家未來發展有明確擘劃與主張,告訴選民將帶領台灣朝向哪個方向前進,供選民選擇。若只會討好特定族群,只在候選人之間合縱連橫,只在選舉宣傳細節追求枝微末節,這是捨本逐末。

先前賴清德副總統提出的補助私校學費政策,不涉統獨、無關藍綠,只攸關年輕人未來,但其他候選人完全沒因應,甚至反譏大撒幣,或跑選舉行程,彷彿只要激發選民的仇恨與對立即可,完全不討論政策,這非國家之福。

賴清德已提出論述,展現了治國態度,期待其他候選人趕快跟進,明確提出主張。

(作者為大葉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