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看俄烏「認知戰」攻防

◎ 趙嵩仁

俄烏戰事開打至今已逾一年,有形的戰場目前正處於膠著狀態,烏克蘭方面不斷接受國際之間各式武裝與設備支援,一掃開戰初期各界普遍認定處於劣勢的軍事實力。相對的則是俄羅斯方面,原本雄心勃勃的進攻態勢,如今卻演變成進退惟谷的窘境,不知何時才能從戰場困境中脫身。然而除了有形的戰場有軍事實力的對抗之外,俄羅斯方面再三採取「認知作戰」伎倆,企圖混淆外界視聽與觀感,更是另外一個值得各界注意的無形戰場。

即以今年六月為例,俄羅斯方面即多次進行手段粗糙的「認知作戰」行動,例如在月初位於聶伯河上的卡霍夫卡大壩遭到破壞,不久之後親俄方的Z-Telegram頻道開始散佈烏克蘭首都基輔會因為此次大壩破壞而處於緊急情況,甚至煞有其事的在網路上提供相關的災害分布圖。然而烏克蘭方面很快地予以澄清與駁斥,表明所謂的「災害分布圖」其實早在二○一四年就已經在網路上流傳。

此外,本月二十日俄羅斯方面也傳出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扎盧日內已經失蹤多日,甚至有意無意暗示他已經陣亡或是逃亡,但一天之後,扎盧日內親自在烏克蘭官方媒體搭配嘲諷漫畫現身,回應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用最直接明確的方式粉碎謠言傳遞的可能性。

從這些「認知作戰」的手段,不難看出俄羅斯方面企圖利用頻繁的假訊息,意圖混淆外界視聽,讓另外一方的回應防不勝防。所幸烏克蘭方面處理這一類攻擊手段已經具有了充足經驗,可以即時回應以及駁斥。然而若一稍加不慎,假訊息就有可能如野火燎原,影響各個層面心理,甚至會影響到軍事行動的進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面對俄烏戰爭頻繁的認知作戰手段,早已是另外一個頻繁交戰的場域,對應到當前臺海險峻情勢,國內各個階層也應該審慎應對來自境外或是中國大陸地區的訊息流通,如果有超過異常或是明顯為對方發言的消息,都應該具備高度識讀能力,避免為「認知作戰」的手段影響,進而危及臺灣整體安全與穩定。

(作者為空軍上校,新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