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臨床心理師談幼兒園餵藥事件

◎ 游勝翔

近日,新北市傳出幼兒園幼童身上驗出「巴比妥 (phenobarbital)」及「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等物質成分反應的事件,引發高度關注。家長們最擔心的莫過於接觸這一類作用在「中樞神經系統」的物質,會不會影響腦部發展中幼兒的整體發展?尤其是注意力、記憶力、情緒調控能力等,是否會因此受到傷害?

巴比妥塩(barbiturates)於一九○三年上市販售,是非常不安全的藥物,一九五五年被新合成上市的苯二氮平類藥物取代。這些藥物有成癮性,醫師處方非常謹慎,避免中樞神經類藥物的不當使用,可能造成孩子大腦發展上的後遺症或長期影響。

就臨床心理而言,面對疑似或已受害之幼兒/家庭時,需視個別家庭的需求,提供心理專業協助,也須落實幼托環境的監督與友善支持。包括:

一、協助家長有機會釐清事情的前後脈絡,獲得較客觀的事件始末,減少因為訊息來源不一,造成不必要的困擾。也緩解某些家長在面對孩子需要持續藥物治療時,可能產生的擔憂與排斥,避免形成對老師的不信任與負向解讀。

二、針對幼兒表達能力可能受其所屬發展階段、個別能力差異、原本師生關係/互動模式,原本親子關係/互動模式之影響,由專業人員與家長進行溝通與衛教,以緩解其疑慮。

三、提供幼托人員合理工時、工資、繼續教育,以及適切的心理支持資源,減少幼托人員在過大壓力下造成的不當管教行為及口語表達。

臨床心理師可提供關於兒童大腦發展的專業知識以及親子互動方法的資源。建議家有幼兒的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對話、互動遊戲,或是每天安排一個小時不受3C產品、不受外在事物打擾的「親子時光」,討論孩子在學校、交友、各種生活中的體驗,一方面可及早察覺孩子是否受到不善對待,另一方面也是透過人與人間的語言互動交流,促進大腦的「可塑性」,尤其日常經驗的分享,能讓孩子的大腦,在情感、語言、理解等各方面有較佳的發展,也在面對有毒物質的傷害時,更有復原的能力!

(作者為台灣臨床心理學會秘書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