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從張忠謀一席話談大學職業準備教育

◎ 黃榮文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在政大演講中提到:「大學科系畢業生起薪如果過低就應該縮編」,引發輿論譁然。而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則在日前表示,步入職場的謀生能力「是進入大學首要學會的」,更引人深思。

其實大學畢業生起薪高低,除國內產業結構及人力需求問題外,科系教育目標及其課程架構應能讓學生學後足以符應就業需求,並在職場能穩扎穩打,職位逐步攀升,並有能力橫向拓展其他職務。亦即,科系應具備「職業準備教育」功能。

「職業準備教育」一詞在《技術及職業教育法》第三條中明確定義:提供學生進入職場所需之專業知識、技術及職業倫理涵養教育,及建立技職專業之榮譽感。但《大學法》第一條開宗明義:「大學以研究學術,培育人才,提升文化,服務社會,促進國家發展為宗旨」,通篇未提職業準備教育,沒告訴學生讀完大學還是得就業,彷彿讀一般大學就是要努力追求知識,大學念完,續攻碩士班、博士班。然後呢?不知道!

昔日技職學校的職業準備教育目標常見諸其校訓,例如筆者曾就讀的彰工,其校訓為「誠、正、專、精」,亦即教授學生具備專精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實作本領(技術),同時要有誠正的職業倫理涵養,在在符應《技術及職業教育法》中的定義。母校畢業生不論從事任何行業,多能恪遵校訓,竭盡所能貢獻社會,頗獲好評;多數昔日的高職、今日的技專校院也都有其明確的職業準備教育目標。

許多大學生對「職業準備教育」嗤之以鼻,認為那是技職體系學校專有的名堂,殊不知分數頂尖的醫學系最注重的「實習醫生」,就是一種職業準備教育,實習未過便無法取得醫師執照。同樣地,法律、美術(藝術)、音樂、體育、醫護等等,均有其特定的職業準備教育過程,這些科系通常較無就業問題,起薪高低則端視個人能力而定。但若大學科系欠缺明確的職業準備教育目標,則學生進入該科系後,很容易對前途感到茫然。

起薪低並非全是教育問題,但如果大學科系未能明確提供學生職業準備教育功能,建議儘速檢討修訂,科系專任教師並應加強與職場間的連結,才能適度提供學生必要的協助。

(作者為彰化師大兼任教授,彰師大附工前校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