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Kivi·紀曉君·陸森寶

等待→寂寞的夜晚→蘭嶼之戀→排灣族聖詩

◎ 陳俊斌

自由時報於五月十八日有關今年金曲獎的報導,提到排灣族歌手Kivi入圍年度專輯等獎項的專輯中《排灣族聖詩》一曲,遭卑南族歌手紀曉君「表示」應留意版權問題,因為曲中用到卑南族音樂家陸森寶的《蘭嶼之戀》旋律,此話題在網路上引發討論。

筆者在二○一三年出版的專書《台灣原住民音樂的後現代聆聽》,第四章針對《蘭嶼之戀》進行討論;在二○二○年專書《前進國家音樂廳!》中,也對前一本專書中有關這首曲子的敘述做了一些修正與補充。因此,想藉這個機會提出個人看法,以期拋磚引玉,引起大眾對原住民音樂更多的關注。

據筆者調查,《蘭嶼之戀》是陸森寶為紀念一九六九年卑南族南王部落族人到蘭嶼勞軍而寫。曾經參與這次勞軍的族人表示,當族人要回台東時,因天候惡劣而在蘭嶼滯留多日;回到部落後,陸老師根據族人的描述寫作這首歌。受訪族人表示,陸老師是把當時已在阿美族流傳的曲調加上卑南族歌詞,並依據一位勞軍成員音域較低的特色寫作二聲部的樂段。陸老師在教隊員們唱《蘭嶼之戀》時,明確地告知旋律來自阿美族。阿美族至今仍然傳唱的《等待》(O pitatalaan) 一曲,應該就是陸老師寫作時引用的旋律來源。

長期以來,透過部落之間的傳唱,以及黑膠、卡帶和CD的傳播,這個旋律至少在阿美族、卑南族以及排灣族部落已經流傳相當廣。在Kivi專輯使用這個旋律之前,就有排灣族歌手尤信良在卡帶中以《寂寞的夜晚》為標題,詮釋這段旋律。筆者對於紀曉君提出的質疑以及專輯製作人阿爆的回應抱持正面態度,她們的對話,有助社會大眾認識原住民歌謠流傳過程的複雜性,也有助於思考原住民歌謠的版權議題。關於原住民歌謠的版權,筆者相信,絕非單純的法律問題,版權的疑慮值得族人及專家學者們進行更廣泛的討論。

(作者為臺北藝術大學專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