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特教生「務農」談修法

◎ 黃如輝

過往在特教學校服務期間,學校位在嘉南平原區,曾協同參與農藝教學,帶著學生來農場上課,那真是苦事一件。多數的老師缺乏「務農」的實質經驗,從整地到採收,整個學期下來不時有顆粒無收的狀態,所以田間常會出現「種蔥卻灌水成稻、栽苗卻望菜難成」的實習窘境。筆者曾反映給教學研究單位,如果學生畢業務農自是社區化就業的一環,單就評估農藝教學究竟是著重「農藝」實習、還是「務農」體驗或是「體能」耐熱的田間訓練呢?

去年開始,臺南農改場與嘉義特教學校合作,讓特教生來農場實習,打破特教生不適合務農的傳統窠臼概念。農場以「助手」要求進來實習的學生,同仁下田操作特教生亦步亦趨的學習,從除草到病蟲害防治、操作搬運車,特教生大多短時間內就能上手。長遠看,這對於農業缺工與社區化就業期待能有很大的助益。

最近特教法正值大修法期間,筆者從省立籌備處走到國立特教學校,其實特教法不論如何修法,每個特教老師彷彿都是被要求「萬能」,令人感慨。我們要體諒每個特教老師都有菩薩心腸,但不是每個特教老師都是千手菩薩諸事萬能,期待修法者都能面對「實際現況」,盡量符合社會、家庭與特教生的需要,才不枉各界對於修法的期待。

(作者為前嘉義特教學校員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