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談中共空軍後勤數位化變革

◎ 黃偉傑

長久以來中共空軍皆被視為地面部隊附庸,並未有作為現代化戰略空軍所需的戰役發動和持續能力。但在2021年中共麾下中航集團在官方航空強國政策下,開始大力發展軍民兩用數位航空產業,其中的重點之一就是航空後勤系統的數位化和雲端化,引進海外民間數位化後勤架構,藉此達成在五年內將空軍後勤近代化以支援高強度空中戰役的需求。

中共空軍的目標是以美空軍F35戰鬥機的ALIS(Autonomous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系統為基準,讓中共空軍位於全國各地的21個主要維修機務單位能夠獲得同步即時維修資料轉移和庫存調整能力。藉此讓原本附屬於各機場和航空師團的地勤大隊能夠迅速反應戰機詳細妥善率,滿足殲20和殲16D的戰役轉場和局部作戰需求。

深受政治控制的中共學術界,自2005年起就對美空軍後勤支援數位化動向進行重點研究,以清華大學的研究為例,就針對美空軍配合F35建立的ALIS系統進行了詳細的系統化分析,儼然是逆向工程的參考手冊。而為了規避敏感技術和晶片輸出限制,中共先行在中國東方航空引進數位化地勤系統,以資本交易為代價獲得歐美技術支援和核心概念提供,企圖在2021年起建立數位智能生產後勤體系。

追根究柢,中共空軍急於仿照美軍建立數位化後勤的根本原因,就是引進新機種導致的後勤保修壓力,特別是號稱具有匿蹤設計的殲20系列,在服役之後由於中共空軍未考慮到匿蹤機種所需要的高維修工時,導致殲20高度依賴已經具有保修能量的固定基地和單位。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裝有複雜電子系統的殲16D身上。

為了打破後勤保修對新一代主力機的投射能力拘束,目前已知中共空軍至少已經在東部戰區航空旅換裝以民用裝備為主體的戰機狀態管理系統,讓平均維修工時負荷降低30%,並且更重要的是在轉場和戰耗補充時,可以同步機群妥善率狀況。由於中共空軍新機種缺乏標準化量產標準,往往同型機之間會有許多修改差異,導致光是按照技令無法滿足保修需求。因此引進數位化保修系統不僅是強化戰力的根本,更可能是中共空軍為了弭平戰力急就章落差下不得不為之的釜底抽薪之計。

從中共空軍近年來的高出動率來看,不能排除渠等在數位後勤支援系統的部署上取得了顯著進展的可能性,同時也顯示中共空軍雖然在生產製造水準上和美軍仍有落差,但透過軍民兩用科技的輸入漏洞和結合學術研究的多管齊下,正力圖在西太平洋空中力量的賽局中取得相對穩定的立足點,同時也顯示中共空軍在發動持續性空中戰役的能力,仍有基本上的弱點。這對於飽受中共空軍力量威脅的鄰近地區而言,是一項難以忽視的戰略主動優勢,亦即只要掌握源頭打擊能力,就能夠大幅削弱中共空軍大肆宣傳的新一代機種作戰能力和戰時最大妥善率。

(作者為日本北九州大學國關博士,全球防衛雜誌特約撰稿)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