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德法對中路線大異其趣 何者能長久

◎ 張孟仁

德法向來為歐盟的雙火車頭,然而對中政策卻分道揚鑣。德國成功站上價值外交與擺脫依賴的指標;法國則是「悖美效中」的象徵。雙方即將成為歐盟內部親中親美的拉鋸戰及各自的表率,也會影響之後歐盟統一對中路線的成形。

德國近期5G政策趨嚴、較高級別的國會代表團和教研部長訪台、漢堡港的中資恐重新審查等跡象,可充分說明此次德國外長赴中立場強硬早有蛛絲馬跡可循。倘若加上更早之前的德艦東來、蕭茲不到一年二訪日本、「對中政策綱領」的草案副本著眼「減低對中依賴」,更顯示出德國的亞太布局如火如荼。其中,德國脫離梅克爾長達十六年的傳統「重商友中」路線,將台灣置於戰略的重要位置,相形於馬克宏不願抽離的對中依賴,更容易獲得西方盟友加上日印的青睞。

馬克宏採取了「脫美入亞」置重心於中國,有別於其他西方國家圍堵的方式。馬克宏式的「戰略自主」走向第三條路是採經濟靠中;戰略自主遊走美中,但與北歐國家恐俄亟欲加入北約、中東歐厭俄親美拒「一帶一路倡議」大異其趣,可能僅有友俄中反美的匈牙利能與之唱和。明明馬克宏曾於二○一九年三月在義大利簽署「一帶一路倡議」之前抨擊不應對中國過於天真,拜他所賜,這也讓歐盟在當年推出「抗中」十個對策,並定義「制度性競爭對手」試圖統一對中國的立場。換言之,馬氏原本可藉聯合國安理會既有位置,本身也有核武,以高於德國之尊帶領歐盟高舉價值外交,卻拱手將其讓給德國。

德法對中路線迥異,美中恐相繼捍衛各自的代理人。德國關掉核能、減低對中關鍵依賴、審查中資、要求中國市場公平開放、親台、護台海和平、勇於抨擊新疆西藏人權等作為,有助於歐盟鞏固原本入會所該秉持的「市場經濟、民主、法治」三原則。要想作為獨立於美中之外的第三權,本該站在道德制高點「該言則言」,不屈服於「經濟威脅」,藉此提供第三個選擇。德國目前「減低關鍵依賴」、「高舉價值外交」乃正道也。

(作者是輔大義大利語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