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台海防禦的再思考

◎ 宋磊

近期媒體披露,台灣容易遭到解放軍空襲,同時又指出台灣必須「撐夠久」,美國才有能力派遣足夠武力到台灣附近。針對此一報導,筆者有以下四點看法。

首先,台灣是否「容易」遭到共軍空襲?問題牽涉到國軍目前所有的指管監測系統是否能運作順暢。不可否認隨著解放軍海空戰力、火箭軍發展,對於第一島鏈的駐日美軍、國軍已構成實質威脅,同時對於美軍位於第二島鏈的關島基地,解放軍也同樣具有相關的戰術飛彈進行威脅。因此,面對解放軍,國軍各指管系統平時已針對共軍進行目標偵測,共軍相關的裝備與部署國軍早已掌握,假若共軍有武力犯台的徵兆,國軍會採取相關的疏散程序,並依照相關的戰術進行反擊。

其次,面對兩岸軍事早已呈現極度不對稱狀態,國軍在部署上必須以創新、不對稱的方向進行,所幸國軍早有相關的部署與演練,包括各式飛彈的採購,尤其是「點防空」相關的防禦系統,目前三軍裝備陸續到位,不但能有效摧毀解放軍來犯的武裝直升機,更增加共軍突襲台灣的成本。

第三,無論是中國火箭軍或空軍總體實力,確實已對台與第一島鏈的美軍基地構成實質威脅,但依過往案例,攻擊軍若想要「實質佔領」守方,仍需派遣地面部隊前往佔領。例如,二戰期間美軍在瓜達康納爾群島、所羅門群島、塞班島戰役、沖繩群島戰役、雷伊太灣海戰先後派遣海空軍進行攻擊,身為攻方的美軍,仍得派遣大量的兩棲、地面部隊前往攻佔,直到佔領守方領土,整場戰役才算告終,國軍固然強調重層嚇阻的能力,但同時需重視「濱海決勝、灘岸殲敵」的戰術演練。

最後,美軍是否會在共軍武力犯台時馳援我國?該問題除了是政治也是軍事問題。目前美軍較可能傾向以長程匿蹤轟炸機、遠程巡弋飛彈、搭配MGM-140陸軍戰術飛彈的海馬斯火箭系統等長程機動打擊裝備,待共軍對美的威脅降低後,航空母艦才有可能出現。

(作者是淡大戰略所博士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