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浮空器 正視中國的不對稱監偵利器

◎ 呂禮詩

中國的「間諜氣球」二月初在美國領空發現,雖然日前已遭F-22戰機擊落,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國空軍上周在阿拉斯加州及加拿大上空分別擊落了類似的不明飛行物。聯邦調查局(FBI)實驗室對氣球的殘骸分析結果公布前,間諜氣球的能力只能從中國民間及軍方學術論文中的蛛絲馬跡,探尋真相。

美國、日本、台灣,甚至南美洲發現在平流層飛行的間諜氣球,中國空軍裝備研究院雷達與電子對抗研究所於2011年浮空器大會發表的論文,將其與繫留氣球和自由空飄氣球劃規為「浮空器」(aerostat);查找相關中國期刊或碩博士論文,亦多數以「浮空器」稱之。

中國對浮空器的調查研究源自於1996年期刊《艦船電子對抗》對美軍「機動空中目標支援系統」(Mobile Aerial Target Support System, MATSS)的探討,但全面性的調研始於2011年由中國航空學會主辦的浮空器大會,探討使用於空中預警、指揮通信、反恐及反潛的可能性。

此後上海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及海軍負責無人載具研製的92149部隊,針對浮空器的構型設計、控制系統、路徑規劃、偵蒐載具、衛星交鏈及太陽能電池陣列等領域發表了百餘篇論文。

綜整上述論文得知,浮空器具有閥門及螺槳,可改變高度及方向,電力則來自於太陽能板陣列;此外,設計之初已考量浮空器的雷達截面積(Radar cross-section, RCS)、熱輻射對浮空器蒙皮的影響;並探討滯空停留的六自由度(six degrees of freedom, 6-DOF)飛行控制、以氣囊閥門改變高度與螺槳動力變換航向等議題。

論文亦分析不同浮空器間距離的控制、搭載逆合成孔徑雷達技術,與浮空器及衛星間的數據傳輸及資料加密;由此可知浮空器飛越各國領空的目的,是為了彌補衛星偵照的不足,且可截獲各國在內陸和大洋中軍演或裝備測試的電磁參數。

從論文中亦發現浮空器並非單獨行動,而是如同「艦隊」(fleet)般的進行戰術運動;故日前美軍在南卡羅來納州外海擊落浮空器後,仍有浮空器接二連三的出現在阿拉斯加及加拿大上空。

中央氣象局局長日前在臉書貼文表示,氣象局至少曾在三個不同日期記錄到高空不明物體;雖然國防部澄清2021年9月出現的浮空器位於外海而非台北上空,但2021年12月合歡山鳶峰停車場目擊的浮空器,外形與美國日前的發現極為相似,且拍攝的角度接近「正上空」(on top),顯示解放軍早已使用此一不對稱的方法滲透我國領空。國防部應正視中國此種監偵模式,並研擬反制作為,而非以「氣象科研使用」自圓其說。

(作者為新江軍艦前艦長、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博士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