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血液科醫師請大家幫忙

◎ 張鴻

台灣醫療水準進步,為全民之福,在疫情肆虐全球情勢下,我們雖難悻免,卻在政策指引與醫療從業人員的努力下,成就了難能可貴的防疫成績。但是疫情受傷雖相對較輕,有些其他困難傷害卻至今難解,血荒即是其中之一。

我從事血液科工作,需要輸血的病患為數不少,有些血癌、骨髓疾病的病患甚至每週要輸血數次,這些血品,來自熱心捐血的民眾。往昔本國民眾善良而熱忱者不在少數,血品不常缺乏,但自疫情發展以來,捐血者已大量減少,這兩年來輸血病患常像爆紅餐廳門口,要領號碼等候血品到貨,貧血的人忍住疲倦頭暈,可能只是辛苦一些,血小板不足的病患,不只是辛苦,更有嚴重出血、危及生命的巨大風險。

醫者致力為病患解決問題,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良醫也無法在缺血時找出變通之計,每每見到病房裡病患等血的困境,不只病患焦慮,無計可施的醫師和護理師也會緊張起來。輸血不能按照醫囑執行,只能依血庫制定的原則發血,這情況就像資源缺乏國度裡的糧食配給一樣。

以醫療言,台灣並非資源缺乏國度,但以血液資源而言,我們目前確實十分貧乏,疫情管制已逐步鬆綁,但捐血人的熱情尚未回流,血品配給不知何時可以終結,我希望在此呼籲,在國人過完一個豐衣足食的春節後,在軍界、教育界陸續收假歸隊後,國人能再次想起捐血這件事來,讓我們戰勝疫情之外,給醫療人員一些彈藥來戰勝其他病情。

(作者為醫師,桃園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