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德國國會議員 訪台的啟示

◎ 張孟仁

德國與立陶宛代表團紛紛來台訪問,其中德國代表團提到將在會議討論「威脅局勢」。能讓德國感到威脅的究竟為何?對民主國家造成的威脅是否有利於台灣?

德國代表團指的不外乎是俄烏戰爭所產生的能源問題所造成的威脅,它釀成了經濟大國—德國首遇經濟瓶頸。其次,日前中俄領袖會面強調提升軍事合作關係,兩國的夥伴關係「無止境」,上述兩件事會讓德國人產生聯想:鑒於中俄關係「無止盡」,是否過度依賴中國市場可能引發如同德國過度依賴俄羅斯能源的下場。此外,此次訪台時機點跟德國即將調整「擺脫依賴」的外交政策不無關係,其中綠黨和自民黨便是幕後的操盤手。

此次訪台可從兩個層面來看:一、前來台灣的自民黨,之前曾於黨綱刪除一個中國政策,友台成份頗高,另外又是人權委員會訪台,自不待言,視民主人權高於一切,無畏懼專權國家。德國消費者拒絕破壞人權條件下所產出的產品即為一例。二、德國剛出爐「擺脫依賴供應鏈」的白皮書,就連中國駐德大使吳懇日前受訪說出,德國現階段對中有冷戰思維,不利雙方關係。換言之,就連中國也意識到德中關係情況有變。儘管德國總理蕭茲或五個大企業期待從中國市場獲益,但綠黨、自民黨對中立場不似社民黨友中。執政聯盟內部雙方有拉鋸戰,對外呈現多頭馬車。

此次高級別國會議員訪台別具意義,顯示德國正調整兩岸政策。中國面對友台的德國肯定不是滋味,一定想方設法警告,以市場利益相逼,德國現階段承受不起。友台局面可能呈現國會友台,企業卻「效中」局面。但德國政策能有多大的轉變,取決於中國處理疫情的腳步及中俄關係有多近。倘處理動作太慢傷及德國企業,有助於綠黨與自民黨拿來作文章,大幅調整。

最後,德國目前正同印度與東南亞摸底建立關係,不讓雞蛋放在同一籃子裡。不過,要德國完全放棄在中國經濟利益不太可能,第一中國市場大且供應鏈完整,再者,印度與東南亞的製造尚未能達到德國企業的要求。倘德國採「政經分離」的手段,台灣至少可以民主、人權供應鏈相迎爭取這個西方盟友。

(作者是輔大義大利語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外交暨國際事務學程召集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