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民主提升需要進化的公民

柯規蔣不隨,新官上任恢復重陽敬老金。黃珊珊稱,開支票發錢也許可以得到選票,但不負責的政策,將會是下一代的沉重負擔。基隆市的負擔更重,謝國樑青年電動機車支票,每台由市府補助三萬,並向中央爭取補助一萬,每月交貨一千台,四年打造五萬台。如今當選,兌現成了頭上的懸劍。另,國庫超徵稅收,四千五百億,跨黨派高喊還稅於民,最好直接發現金。昨天,蔡英文總統表示:中央可運用的三千八百億,其中一千億額外撥補勞、健保基金、增加電價補貼、平抑物價,一千億啟動第一波「加強韌性經濟方案」七項措施,另外一千八百億,除了預留一筆錢因應不時之需,將保留一定額度發現金,全民共享。

小英的折衷辦法,值得肯定。但民眾的期待值,被撩撥起來了,不知能否滿意。在野者不必負責,福利支票滿天飛,執政者當家方知持家苦,相形之下難免顧人怨。整體上亦復如此,在野者以負面策略操作,下架執政的對手,而非以正面政策訴求,爭取選民將自己上架。可以想像,不論哪個政黨執政,不可能百分之百盡符民意,選民對自己的利益受損更是敏感。若選民被負面操作牽著鼻子走,很容易對執政者的評價失去平衡,滿意感都淡忘了,不滿意情緒上升。同時另外一種觀感也會油然而生:誤以為會罵人的比較行,不如讓他做做看。更嚴重的是,完全忘了現在罵人的人,以前執政成績可能比現任更糟,而且當年被選民唾棄的原因至今沒有改善。這就形成一個很荒謬的現象,亦即,往往不是哪個候選人打敗哪個候選人,而是選民自己打敗自己,現在的選民打敗兩年、四年前的選民。頭家如此健忘,藍白綠政客,恐怕會竊笑─這樣的頭家根本就是自以為是主人的奴隸!

民主這條路,台灣走了三十年,定期選舉,政權和平轉移,仍是目前的主要成就。然而,民主不是只有選票,表達頭家的好惡而已。民主是一個公共領域,必須尋求共同體的最大共識,促進共同體的最大利益,從而保障個人各方面的權利,包括產業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所得。公共領域,若由極端私益來思考,就會出現焚化爐、殯儀館、發電廠等必須設立,卻不能經過我家的矛盾。這對公共政策的制定與執行,帶來了民選政府極大的考驗。它也說明,隨著民主實踐成為日常,公民意識、公民責任、公民理性等,應該受到充分的討論,尤其在選舉期間。有人說,有怎樣的選民,就有怎樣的民意代表、行政首長,頭家沒有進化為公民,縱容政客的結果,便是優質民主遲未出現,只能繼續羨慕民主成熟國家。

近年來,尤其是過去一年,民主世界無不關注台海安全穩定,原因眾所皆知。一言以蔽之,台灣是一個危機中的民主。經過三十年的經驗,我們也許已經免於若干第三波民主化國家倒退回威權體制之覆轍。最大的危機來自,對岸專制中國一黨專制者,處心積慮要摧毀民主台灣,納入其霸權夢的板塊。二○一六,二○一八,二○二○,二○二二,台灣的民主劇烈震盪,從九二共識到抗中保台,每兩年便像雲霄飛車那樣巨幅起落。而選舉的民意如急湍,不同程度夾雜著民生議題所造成的民怨,甚至有對岸刻意的認知戰介入。克服這種民主的危機,有賴二三○○萬人集體提升視野。覆巢之下無完卵,主權與民生必須兼顧,這是所有頭家、朝野政黨、執政者手上緊握的平衡桿。

多次明示協防台灣立場的拜登,上週簽署二○二三國防授權法案,其中包含對台五年內提供最高一百億美元無償軍事援助、二十億美元軍事貸款。台灣的矽屏障,也因美國半導體去中化而強化。我國的經濟,則因早已降低投資中國風險,而安度過去三年的疫情衝擊,但烏俄戰爭又帶來新挑戰。凡此,我們的民主之路,自然增加了新的風險。民主選舉,政黨輪替,這是台灣頭家的幸福。但別忘了,選舉只是工具,目的在於促進各政黨良性競爭,以捍衛主權、福國利民的政策一爭高下,讓頭家選出同時有利於我們的共同體與所有成員的人執政。台灣過去的威權統治,中國現在的一黨專政,跨越時空地警告我們:如果大家不能與時俱進、慎思明辨,任令政客負面競爭、惡性循環,最後只能挑選比較不爛的蘋果,那麼,政黨輪替不僅不能帶來善的循環,而且,以目前的內外情勢來看,甚至還有埋葬民主、自毀前程之虞,豈可不慎。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