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經濟挑戰仍多 財政不宜過度樂觀

◎ 楊德源

根據報載,今年稅收「超徵」四千五百億,民間已有不少人要求還稅於民的呼聲。事實上,這只是實際徵收的額度比預計的多,並不是超徵。今年各行各業表現不同,若察看細項的話,有的多、有的少。證券交易稅就因為股市交易沒有預期的熱絡,短少許多。房地產市場逐漸冷卻,相關稅收遞減。保險業的疫情損失,科技產業的龐大庫存需要消化,航運業更面臨挑戰不少。總之,今年的狀況不能保證明年稅收會有相同水準。

除了稅收的疑慮外,未來美國還是會繼續升息,明年的經濟前景未必樂觀。烏俄戰爭持續、能源危機依舊等因素,難免再次衝擊世界經濟。國家現在有多出的稅收是可喜的事。但是,首先要注意的是,過去政府累積許多債務需要償還,利息費用日益沉重。健保支出一直增加,財政負擔並未減輕。

勞保缺口也不可忽視。一時的盈餘,與其毫無目的地灑錢,不如將其中一部分拿來優先減債。未來財政挑戰仍多,應該未雨綢繆思考解決之道。短期的財政改善,不代表未來也有盈餘。少子化危機、年輕人的低薪困境,仍然沒有改變。說實在話,台灣財政沒有樂觀的理由,要說是「超徵」也與事實不符。

(作者是高雄科技大學金融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